熊紅芝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雙嶺小學,江西 南昌 330000)
引言:只有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促使學生在有效的閱讀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基礎知識、拓展自身的視野。但在傳統的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閱讀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們往往操之過急,讓孩子一下子進行完整的作文訓練,對字數要求也較高,導致學生寫作文像記流水賬,沒有任何重點。中年級的習作訓練,應當多以片段訓練為主,如讓學生去寫一處景物,那學生所寫的是些什么?很多孩子了解老師要求是先總述,后分述;分述部分采用“什么地方有什么”。其實這樣的習作訓練對小學生而言是不具任何實質意義的,根本不可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因此,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習作還應當完全去做返璞歸真的事情。竊以為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的返璞歸真,應當讓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相關習作實踐。何謂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相關習作實踐?也就是實踐圍繞所教文本可讓學生進行模仿,進行比較具體的模仿實踐。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主題單元,讓學生得以片段習作的充分實踐,擬出多個全命題或半命題的題目;讓學生圍繞“公園里的花美”“晚上的青劍湖真熱鬧”等話題進行習作,學生不會因為沒有內容可寫而感到不悅。
學習的積極性來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的成就感,當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程度較高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當教師提問的問題涉及學生所熟知的內容時,學生則會積極舉手回答。而當教師對其回答做出肯定的反饋時,學生又會進一步從外在環境加深自己的這種成就感,長久以往形成積極學習的良性循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積極反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考,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講解《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其作者安徒生,在介紹到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時,邀請學生積極回答,并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所熟知的安徒生作品。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在課外閱讀獲得的成就感,讓學生通過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感悟來體會在閱讀中收獲知識的愉悅。同時,教師要對積極參與回答的學生予以及時、肯定的反饋,還可以號召其他同學向回答問題的學生學習,以此樹立積極閱讀的榜樣形象。這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對閱讀的向往,有利于營造樂讀、愛讀的班級氛圍。
首先強調,這里指的多讀可不是漫無目的地胡讀、亂讀,這樣讀個一百遍也不會有任何的效果。這里的多讀是指有目的性、有感情、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多讀幾遍,因為有些內容只讀一遍書是很難發現的,只有多讀幾遍才會有收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首先第一點,時間上要有保障,若是時間過短,學生們讀的必定會不夠仔細,所以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能夠認真仔細地多讀幾遍;再者就是老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講內容,多做引導,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條方向,讓學生們順著這條方向閱讀思考,如果老師講的內容過多的話,那么學生們多讀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要指導學生多讀課文,自己去掌握課文的大意。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的教學中,因為該文是神話傳說,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所以老師便要強調學生們多多閱讀,然后領悟到文章的大意,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和閱讀能力。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做好鋪墊。小學中年級是一個對文字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十分貪玩的階段,不可避免的排斥閱讀這種看起來枯燥又有點困難的活動。這時候就需要老師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發現閱讀的魅力,走進閱讀的殿堂。可以由故事引入,也可以由音樂引入,慢慢地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
讓經典名著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經典名著是經受歷史考驗的著作,是人類的智慧香囊,它所表述的是人類思想精華的傳承,是整個民族的精神典范。讓經典名著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可以讓小學生在成長階段就能體會到名著的魅力,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他們人生的長足發展。
閱讀與寫讀后感相結合。小學生對寫讀后感的意識相對來說比較淡薄,但小學生階段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階段。寫讀后感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可以積累相關知識,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從而對自己產生更深刻的啟示,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對他們之后閱讀上的進展十分有幫助。
結論:綜上,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情況并不樂觀,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及時發現存在于小學閱讀教學中的種種問題,并基于此開展深入的教學反思。同時,教師還要盡快轉變教學思維,在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中尋找更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方法,培養符合新課改要求下的具有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