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秀
(邯鄲冀南新區徐莊小學,河北 邯鄲 056046)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小學數學要將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只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做好創新能力的培養。普遍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只進行灌輸教學,上課講解理論,學生感覺非常枯燥和無趣。而且這種教學方法也會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公式,不能理解數學知識的原理,不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只會被動接受,沒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因此要想更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改進目前的教學方法,采取創新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充滿自信、積極探究的最佳陣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中間,與他們平等對話,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賞識的目光,及時對學生給予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解題思路,大膽創新。 在生生交流時,鼓勵每個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合作、交流、溝通,讓他們在交流中,思想發生碰撞,產生創造的火花。
發散思維和定向思維一樣都是人們思維形式的一種,但不同于定向思維的是,大腦在思維的時候,具有輻射狀、發射狀的模式,該思維具有視野廣闊、多維發散的特征。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環節。一個創造型的人必須善于多向思維,所以我們在重視聚合性思維的基礎上,更要重視發散性思維的訓練,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流暢性、發散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鼓勵學生自由思考、異想天開、不落俗套。在教學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給學生提供發散性思維的機會,營造一些能刺激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環境,逐漸培養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同解等。
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針對同一個問題善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抓住一切有利于創造的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創造,啟發想象,激活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相關內容時,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會經常遇到軸對稱圖形,這為他們更好地學習這節內容奠定了基礎。 在學習內容過半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梯形、正方形、圓、五角星,讓學生辨別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并猜想這些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能否動手操作,進行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并動手實際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啟發學生想象,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這種氛圍當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探索欲望較強,思維較為活躍,在生生互動中,更容易碰撞出創造的火花。 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和諧氛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積極探索,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程教學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通過將信息技術整合數學教學,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由于數學知識很多是非常抽象,還有很多需要借助圖形的知識,因此只依賴教師的講課,不能使學生很清晰的想象出具體的圖像。這個時候,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運用圖像和視頻,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掌握抽象知識。既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還能提升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
大部分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認知程度比較弱,沒有形成成熟的思考能力,因此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很多學生會出現精神不集中,如果教師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應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課堂互動性,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變為了的課堂的主人。情境教學可以將教材中非常抽象的知識轉換為簡單容易理解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開展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變得主動,會直接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生,因此開展情境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教師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想方設法,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通過習題拓展延伸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同時,教師自身要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