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清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街道中心幼兒園,貴州 遵義 563000)
引言:不同于小學,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及方法有其特有的特征與特點。通過創設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來幫助幼兒學習,讓幼兒通過在環境中與他人共同生活來獲得經驗。這就告訴老師,基于生活化理念是開展幼兒教學實踐活動必須遵循的原則和構建的基點。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園教學活動擺脫成人世界的束縛,才能讓幼兒在生活中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
教師應多樹立在幼兒園中的生活意識,幼兒園是教師與幼兒共同生活的地方,但老師往往缺乏這種生活意識,在幼兒園里,老師擁有更多的反而是教學意識,這就喪失了很多生活教育的機會。幼兒園不是以教育知識為教學目標,而是應該注重培養幼兒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組織并實施幼兒園教學實踐活動時,其教育內容應該面向幼兒的實際生活,可以將幼兒的實際生活作為有力的實踐素材,充分利用幼兒生活中多方面的因素,篩選出適用于幼兒且較有價值的素材,并將其嵌入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獲得多方面的經驗。樹立教師與幼兒共同生活成長的意識,讓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成長經歷。
在活動中,老師應注重為幼兒設計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讓幼兒在生活中能夠自己去親身嘗試,自己獲得生活經驗,從而在這些經歷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教師及家長盡量不要嘗試去引導幼兒探索的方向,要減少對幼兒的管制與束縛。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真正貫徹幼兒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比如,大雪紛飛的一天下午,幼兒們好奇地望向門外,為了引導他們這一好奇心,老師將幼兒穿戴整齊并領出門外。然后建議幼兒用感官來體驗雪,并告訴幼兒可以用雪來捏出不同的形狀,這時的幼兒很興奮地開始實踐。小雪球、小兔子、大饅頭,一個個姿態各異。老師并沒有要求幼兒來堆雪人之類的,幼兒玩得很開心,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教師不應局限于“狹小的教室”,要盡力創造條件讓幼兒走出幼兒園大門,回歸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和充滿樂趣的社會生活。基于這一生活化的認識,教師在開發和利用幼兒園課程資源時,要通過幼兒身邊的各種生活現象及周圍的社會環境,不斷發掘各種適合幼兒的課程資源,要以幼兒的實際生活為線索,巧妙的設計課程并使其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例如,春天萬物復蘇,百花齊放。許多幼兒都對綻放的花朵充滿欣喜。為了保護幼兒的這一興趣,教師據此設計了一次美術活動。讓幼兒將其心中的花朵呈現于畫紙上。通過引導幼兒多角度的觀察來激發其創造力,并從中體驗到大自然的美麗。從而促進了幼兒在提高美術技能的同時更加熱愛美術創作。
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較好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主動地為幼兒創造一些多樣化的生活環境,或是為幼兒提供一些豐富的課程資源,讓幼兒在生活中獲取經驗,在活動中培養行為習慣。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游戲來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親身實踐激發其潛在的想象力及思維能力。
例如,一日三餐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準備了一些簡易的食材讓幼兒制作一道其心目中的美食。這個活動是幼兒所熟悉和感興趣的活動。整個過程中,讓幼兒自己記錄并體驗烹飪的樂趣,以此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讓幼兒明白不同的調味品對應不同的味道。活動氛圍非常濃厚,幼兒的實踐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把幼兒的生活和思維束之高閣,讓其迫于社會的壓力而提早學習一些對幼兒現在而言無用的知識。同時,也不要把教師的思想強加于幼兒的身上,把生活放手給幼兒,可能就會發現幼兒對于世界有不一樣的認知。既然是生活,就不應該有固定的形式,應該是持續更新的,沒有很明顯的環節界限,只有輕松和諧與生活中的自然。生活才能不斷地發現和探索,當然幼兒也不例外。在與幼兒的教學交往中,教師使用的語言也應該是生活化的。不應該過分的一板一眼,概念化。應該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讓幼兒感覺交往是輕松的、毫無壓力的。
生活和教育本是無界限的,是人們對其進行了人為的區分。且迫于社會及家長的壓力,人們賦予了幼兒太多其本不應該承受的東西。人們曲于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誤解,限制了幼兒的多方面的發展。這與陶行知先生所反對的“文字游戲”是不同的,所以,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這一現象,將幼兒教育方式生活化,自覺踐行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學校即社會”的理念。努力將生活化理念自始至終的融入到幼兒教學的實踐中去。
幼兒的教育是生活化的,幼兒的教育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生活。在幼兒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人們應始終貫徹生活化理念,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利用身邊的環境及社會資源,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來發展對幼兒的教學。讓幼兒脫離幼兒園的束縛,解除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讓幼兒在生活的探索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開發其多角度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