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重慶市三峽水利電力學校,重慶 404100)
心理健康是值得每一個人注意的問題。一個人的想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行為決策,而一個人的心理又會影響到他的想法,由此可見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應試教育盛行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對此有一定的改善,但并未能達到根本上的改變。
中職生是相對特殊的學生群體,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他們由于各種因素沒能成功進入高中進行學習,而只能選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一方面,由于中考的失利,部分中職生會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對自己進行消極的暗示,導致他們不自信,對自己中職生的身份也很反感;另一方面,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的積極性不夠等問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對學習產生厭倦甚至抵抗的心理,一味地否認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在學習方面取得突破,最終造成中職生在學習上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當今的社會是人才的社會,更是看學歷的社會,雖然學歷不能夠代表一切,但是能反映一個人在某段時間的學習效果,用人單位在不了解求職者的時候大多只能通過學歷來進行招聘。因此,中職生在學歷方面的劣勢顯而易見,也導致他們在畢業以后幾乎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少中職生在未踏出校門時便在思考自己未來的就業,但普遍都認為自己前途迷茫,因而否認自己,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
中職學生正值青春花季,有著自己的想法和一腔熱血,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相處模式和行為習慣,因此,他們在交往的過程中難免產生沖突。除此之外,中職學生大多是寄宿制生活,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渴望與人交往,但是又缺乏基本的交往技能和經驗,由此造成他們在交際的過程中不斷碰壁,這也會引發他們的委屈感、孤單感,給不知道向誰訴說的他們帶來了極大困擾。
一是硬件設施的缺乏,不少中職學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也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或者相關的心理咨詢中心,學生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多是直接在辦公室與教師進行溝通,甚至有的教師并沒有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是心理層面的。
二是軟件設施的缺乏,也就是教師層面的不足。一方面,中職學校缺乏專業的心理教師,有的心理教師是由與德育相關的教師充當,有的甚至毫無心理學的知識,只是臨時充當心理教師的角色;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由于各方面因素,心理教師往往也不受重視,甚至被視為可有可無的存在,這不僅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也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長此以往,中職學校的學生得不到良好的開導,便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目前仍有不少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學校取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有的雖然開設了這門課,但也不免會被其他科目的教師征用,實際上學生可以接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極少的。加上中職生年齡尚小,沒有教師的引導,校方不重視,自己也不知道心理健康意味著什么,故而造成各方都不重視的局面,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發展的。
要想解決目前出現的問題,就應當從根本上轉變理念,摒棄原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固有觀念,不能再像傳統教育一樣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副科,不如其他科目那樣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基石,更是學生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是教師,家長、校方以及社會都應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提升硬件設施。中職學校可以建設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當然,心理咨詢室的設置、布局等一系列工作應經過專業教師的指導,確保能夠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
其次,教師團隊要不斷升級。校方應當聘請專門的心理教師,且對教師開展相關的培訓。同時,心理教師也要不定期地學習,積極主動參加相關講座或者分享會等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準以及教學水平,這樣才能給予中職學生最大的幫助。
最后,在課程的設置上,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避免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比如,在班會課上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心理開導,對于具有共性問題的學生可以開展集體輔導,而少部分學生則需要單獨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當然,不管是哪種形式,教師都需要精心設計相關的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首先是要打造干凈衛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展開學習。其次可以在校園內放置報刊欄,定期選擇相關心理健康知識或者趣味心理故事供學生閱讀。此外,還可以在走廊、墻壁等地方掛上一些激勵語或者相關畫像,從細節入手,給學生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心態。
教育從來就不只是學校或者教師的事情,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家長也應當積極參與其中。為此,學校以及教師應給家長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基礎性心理知識,以便于家長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同時,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也可以實時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對癥下藥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他們的問題,促進他們的成長。
綜合以上的分析來看,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影響,相比于其他學生來說,中職生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現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認識到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從心理方面入手。不僅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整體水平,為中職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還要聯合多方的勢力一起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只有在心理上有效地解決了中職生的問題,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發展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