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洲
(海原縣第五中學,寧夏 中衛 755199)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需要得到學生的自主參與,也要獲得教師的耐心指導,并在這一過程中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一是注意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不管是要增強學生深度閱讀興趣與積極性,還是要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都需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始終處在濃厚的讀書氛圍當中。所以就是需要把閱讀環境的打造作為深度閱讀的基礎條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與人人讀書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好讀書和讀好書。二是要加強閱讀方法指導。要指導學生投入閱讀活動,就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尤其是要開展深度閱讀,要實現深層次的理解,在語言的學習和應用上獲得突破,就要把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作為重點。三是堅持教師指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深度閱讀活動當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閱讀感悟,了解學生的閱讀訴求,讓教師指導更具針對性,也讓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把深度學習變成內在需要。
文史結合是深度閱讀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為學生補充學習素材,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材料的重要做法。初中階段教材內容當中有很多涉及到的是歷史知識,雖然這些歷史知識有一定的零碎化特征,但是卻能夠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增強歷史認知,并在文史結合和二者的相互促進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在這樣的深度閱讀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做好對各個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與巧妙安排,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之下明確深度閱讀的技巧。首先,教師先為學生介紹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時,可以恰當引出歷史典故、文人趣事等背景素材,讓學生對深度閱讀文本產生興趣。比如,在學習古詩《觀滄海》時,需要讓學生了解到曹操的生平,并讓學生對曹操的人物形象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了解真實的曹操和小說《三國演義》里面塑造的人物形象曹操的區別。其次,教師要適當穿插歷史資料。作者常常會結合歷史人物或者是事件,來表達自身的情感與觀點。于是在指導學生深度閱讀時,教師可適當穿插相關的曹操大破烏桓的史實,為學生深入理解情感,把握文本主旨與人物個性特征打好基礎。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深度閱讀當中實現深入理解,調動學生的閱讀情緒,消除照本宣科的不良影響。
設置教學情境是促進學生深化理解的重要輔助方法,也能夠為學生的深度閱讀創造良好條件,讓學生深層次感受課堂感知知識。教師要善于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避免死板闡述理論知識,也不能夠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用了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文本營造的場景當中,增強學生的參與動力,讓深度閱讀自然發生。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和生活聯系起來,引起學生的共鳴,以便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得以發展。例如,在教學《漁家傲》時,教師就可以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述古詩營造的畫面,然后讓學生閉上雙眼,邊聆聽邊想象李清照描繪出來的浪漫景象,感知作者的美好愿望,同時結合作者的現實經歷,讓學生對詩詞內容產生強烈共鳴,讓學生實現深入理解,達成深度閱讀的目標。
新課標強調在借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積極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思維與思考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主動探究性學習當中實現深入發展。在深度閱讀過程中,只有在學生對所讀文本產生質疑之時,才算是引起了學生的深度思考,讓深度閱讀滲透到文本閱讀活動當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方法,啟迪學生在深度閱讀當中思考,并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
每個學生都有著很強的表現欲,在探討互動活動當中可以讓學生發現自身價值,而這樣的發現又能夠讓學生對討論活動產生更強烈的興趣,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所以在深度閱讀當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探討互動的方式實現閱讀升華,觸及學生的興奮點,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發展。教師在學生的互動討論當中,要讓他們交換思想,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深度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駱駝祥子》這一名著導讀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互動討論以下問題,讓深度閱讀得以升華:請大家分析祥子前后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造成他悲劇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穿越到那個時代,見到街頭的祥子,他沮喪地自言自語“:為什么?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你最想對祥子說什么?在這樣的環節中,學生充分討論,努力展示,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綜合發展。
為確保語文教學改革活動的深入推進,達成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必須明確學生的閱讀要求,拓展學生的閱讀實踐空間,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活動當中自主自愿投入,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學會批判性學習,增強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