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水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中心學校,山東 東營 25723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動力,興趣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動力源泉。學生的好奇心起源于興趣,學生的求知欲亦產生于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給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
伴隨作者本人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如果學生非常喜歡他們的老師,那么通常他們也會喜歡這位老師所任教的學科。學生由于其年齡小的特點,通常會對關心他們的人有好感。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關心體貼學生的老師必然會更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尤其是成績在班上稍顯弱勢的學生,他們通常會有自卑感,覺得自己學不好數學,從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上課極其容易走神、開小差,對于課后作業認真程度也不夠。為了鼓勵此類學生,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教師就應該多關心這些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常言道“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在其犯錯時,切忌不可直接批評學生或施以懲罰,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其改正錯誤。
曾有一位老師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次測驗中,兩位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學生都取得了一樣的成績(54 分)。而老師卻只在班上當眾批評了學生A,并沒有批評學生B,而是鼓勵該學生繼續努力學習,爭取進步。然而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A 明顯情緒低落、興趣缺乏,在上課時常常走神、開小差,對于作業也是大有敷衍了事之意。但是學生B 在老師的鼓勵和肯定下,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了,在課堂上表現得興趣十足、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敢于提問。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在測驗中,學生A 的成績已經下滑至38 分的水平,而學生B 確實上升至80 分。根據此實驗,我們不難得出:教師應該善于鼓勵、激勵學生,教師應該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
教學過程無疑是師生相互傳遞信息、相互交流的雙向過程,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全然不顧學生的反映,自顧自地傳授知識,有時甚至“一講到底”,這樣“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變得呆板單調、枯燥乏味。倘若教師在課堂上滿懷激情,善于觀察學生情感變化,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和教師交流、與同學分享,這樣必然使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效果也必然是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加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以自身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在講解新課時,教師應該準備一番引人入勝的開場白,以精彩的開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渴求學習新知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猶如給予了學生一條尋寶之路,讓其產生急欲一探的動力。因而教師需在導入新課時需要在如何吸引學生上耗費一番工夫。例如,在講解“乘法口訣表”的時候,先拋出這樣的問題:“王師傅在賣出5 袋均重3 斤的蘋果之后能夠在一秒鐘之內得出他賣出了多少斤蘋果;小銘同學每天可以獲得3 元的零花錢,他同樣能在一秒鐘之內得出他一周一共得到了多少錢。他們為什么可以計算得這么快?他們又有什么妙招呢?”學生紛紛猜測,在學生討論片刻后,教師隨即可在黑板上寫下課題——乘法口訣。盡管學生現在對乘法口訣一無所知,但是經過剛才老師所講述的兩個事例,學生都感受到了乘法口訣的魅力,這樣就可以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開始學習新知之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語言的藝術性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一直以單調、嚴肅的語言講課,就會導致課堂氛圍變得壓抑,使課堂變得枯燥;教師如果采用準確科學、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自然親切的語言來講課,必然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師通過多變的表情、豐富的肢體動作、親切的語言將原本呆板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富有藝術性的語言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讓學生身處輕松愉悅、歡樂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求解幾何圖形周長”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組織學生自行裁剪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并要求學生利用直尺自行測量所剪圖形的邊長長度,并做好標注,然后再進行講課,在教師講述完求解方法后,可讓學生自行計算自己裁減的圖形的周長,不確定答案或者有疑問的學生可以向老師求助。學生通過動手裁剪、計算的過程,增加了他們對于學習此內容的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改變出題方式。例如,某參考書上有這樣一道例題:一棵蘋果樹上原本有40 顆蘋果,狐貍每天從樹上摘下5 個蘋果,問5 天后樹上還剩下多少蘋果?方式一: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如下畫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森林,而森林深處有一個小木屋,屋里住著狐貍一家三口,而小木屋的旁邊有4 顆蘋果樹,每棵樹上均結有10 個蘋果;接下來,畫面切換為小狐貍在第一棵樹上摘下5 個蘋果,第二天,小狐貍又來到樹下摘下5 個蘋果,如此循環往復,6 天過去了;此時教師可拋出問題——樹上還剩下多少蘋果。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于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案、創設教學情境等方法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學習中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