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琴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余糧堡鎮中心小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尚不成熟,還處于形象思維的認知階段,對于比較抽象的知識常常難以接受和理解。加之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足,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去聽講,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完全沒有聽懂,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面對此類普遍現象,教師倘若不懂得轉變教學思想,一位地對學生強行灌輸,只會適得其反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實踐表明,小學生對故事的興趣非常濃厚,尤其對于那些充滿樂趣、直觀具體、情節感人的故事充滿好奇。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教材內容巧妙地融入到這些具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的故事中,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為小學生學習英語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和英語綜合素養。本文依據故事教學法的優點,主要從英語詞匯的積累、句型結構的掌握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三個方面進行案例分析,研究了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給英語教學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石,是構建英語這座高樓大廈的磚瓦。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還處于形象思維的初級階段,面對枯燥的單詞,由于缺乏記憶的技巧和方法,常常會出現“抄寫半天沒記住,前面記住后面忘”的現象,導致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產生畏懼和排斥心理。而依據學生對故事充滿興趣的心理,采用故事教學法開展詞匯教學,能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巧用故事情節內容去代替枯燥的英文字母,用形象的圖片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去刺激學生的中樞神經,用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去輔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實施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將這些詞匯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詞匯。比如watermelon(西瓜)這個單詞,由于單詞的字母比較長,倘若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去記憶單詞,學生學習起來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即使記住了也容易迅速遺忘。而根據單詞的構成,通過對單詞進行拆解,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單詞的構成表達出來:water 意思是水,me 的意思是我,l 像一把砍刀,on 在……上,用故事總結起來就是:“西瓜里面水多,我口渴了把西瓜用刀切開放在桌子上。”教師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將故事呈現學生,使學生瞬間掌握該單詞的記憶方法和技巧。
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聽老師講故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內心需求特點,將一些常用的語法知識融入到故事教學中,利用故事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和啟發性,以消除學生學習語法的抵觸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法知識。首先,教師在開展故事教學時,要充分依托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重難點,將相似的句型結構同時放在同一個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重復學習中逐漸掌握句型的構成要素。其次,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直充當主演,而是要與學生一起互動起來,在關鍵的時刻和核心環節,要通過對話、提示、提問等方式與學生密切交流,幫助學生融入故事教學情境中,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PEP 三年級下冊《Where is my ruler》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詢問某體的位置的疑問句型,并讓學生學會熟練回答,我特意借用故事情境開展教學:如小明周一早上醒來,發現自己的書包里面空了,而所有的學習用品提前忘記收拾,眼看就要遲到了,這時才慌忙四處找了起來。看到媽媽問了起來:“Mom,where is my English book? I can't find it?”“Is it on the desk?”“No,it isn't.”“Is it under the bed?”“Yes,it is.”找到后發現自己的鉛筆盒又找不見了,問媽媽看到沒,媽媽生氣了沒理他。這時他又看到爸爸問了起來:“Dad,Where is my pencil box? I can't find it?”“Is it in the desk?”“No,it isn't.”“Is it In the closet?”“Yes,it is.”爸爸生氣地說:“You should put your things in order.”借助故事情境,學生很快掌握了“Where is ……”的句型結構,也學會一般疑問句“Is it on/in/under”的提問方法,同時也清楚地理解on,in,at,under 等介詞的意義和不同用途,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閱讀是獲取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取大量的詞匯信息和語法知識,從而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英語素養。同時,閱讀也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對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比較高。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面對閱讀理解題型時,受到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的限制,常常對短文的內容和思想難以吃透,導致學生“望文而生畏”,逐漸對英語閱讀喪失興趣。因此,教師為了解決這遍現象,要積極采用有趣的故事題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的探究活動中。例如,在PEP 五年級下冊《Unit one My day》part B 部分Let's talk 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課文閱讀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這篇課文講一個小女孩去商店購物,商店售貨員問她為什么今天來購物,女孩回答道,她媽媽昨天晚上上夜班,所以今天他她幫媽媽購物,她周末會和爸爸一起打乒乓球、看電視,有時候會獨自洗衣服和做飯,是一個比較勤快的好女孩。教師帶領學生一邊閱讀故事一邊劃關鍵詞和重點句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對話故事的內容和句型結構,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提升。
總而言之,故事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開展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和熱情,幫助學生在輕松獲取知識的同時,內心體驗到學習英語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