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證淞
(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校,重慶 409900)
從我國現行的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所提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來看,德育教育是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稱之為人才塑造的核心。究其原因,一方面,從我國學校教育的歷史探究來看,德育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重點,如孔子所主張的“仁”的教育,“禮”的教育等,當然古代的德育教育更加偏向于忠君愛國,為封建君主統治地位的鞏固而服務,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社會局限性。但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國一脈相承的德育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傳承也為德育教育留下了不少精華的部分,如孔子所主張的“修己以敬”,孟子的“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大學》中所闡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而時至今日,德育教育依舊是立人之本,學校教育階段也正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更加需要接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陶冶和教育,更為系統、科學的德育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積極向上,健康生活的首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則是從我國當前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實際來看,長久的應試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中雖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實際教學中卻認為忽略了其作用,單一追逐考試這一教學目標的應試思想,使得德育教育的時間和實踐都得不到保障。所以素質教育體制下,我們認識到以往德育教育的不足,更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在教學實踐中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并且強調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為先。
單從德育教育的概念來看,可以分為廣義的德育教育和狹義的德育教育兩個方面。廣義的德育教育,針對的是社會全體成員,泛指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響活動,也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多個方面。而狹義的德育教育則是將范圍局限于學校中,面對的群體就是學校學生,重點在于把社會優良的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學生的個人意識和道德品質。本文所探究的德育教育,針對的是學校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展開德育教育探究。在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中也能夠具體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如學科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等。但是從教學實踐探究來看,德育教育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結果,目的性和計劃性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隱藏性,如塑造對應的德育大環境、融入普通的活動中等,這樣才能更便于學生心理上的接受,形成長久的陶冶和影響。而這些更多依賴于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中的實踐操作,所以以下就從學校管理的角度,談談新時期應如何創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實現更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學校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要以制定校規校紀為基礎。在校規校紀的制定方面,可以秉承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以部分民主的形式實現校規校紀的制定,部分關系學生的日常行為的條款,結合信息化教學平臺讓學生參與投票、建議等,體現出學校管理中的民主,也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激發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主動性。另外,關于校規校紀的制定,還要本著嚴謹性和強制性的策略,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校規校紀最主要的作用是約束和管理,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束縛”,因此,針對社會道德和現有法律,給學生的行為畫出明確的界限,也讓學生在受教育生活中充分理解“民主”“自由”的概念。
其次,在學校以管理為前提的德育教育中,還要做好法治教育。尤其是普法教育。因為學生處在受教育階段,尤其是思想和意識不健全,而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而法治教育則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思想和行為的“雷區”。所以教學管理中,可以集中開設普法課程,讓學生系統明確的了解法律,并且能夠用法律和道德規范自身行為,也能夠用法律武器合法維護自身權益。
首先,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塑造良好的校風,這里所講的校風并不是依賴于校規校紀,更多的是依賴于學校教育中所呈現出的行為,如學校領導階層的身體力行,校園文化建設等。所以在校風建設過程中,可以從校訓傳播、學校文化基礎設施構建入手,如定期更新宣傳欄、制作醒目的日常行為文明標識;在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階層、教師的身體力行給學生做好榜樣等。多方面塑造學校形象,塑造穩定的學校德育教育氛圍。
其次,在學校管理德育教育過程中,還要形成賞罰分明的德育教育氛圍。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化設備,如電子大屏幕等對于學生群體涌現的好人好事,優秀事跡進行及時的報道,樹立榜樣典型,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激發學生的替代行為。另一方面則是針對反面行為進行對應力度的懲罰,秉承著小懲大誡的原則,做到懲罰適度,更多的起到警示作用,形成寬嚴適度的集體風氣。
首先,在教學中可以舉辦對應的主題活動,如結合國慶節、建軍節等節日,舉辦愛國、愛黨主題的朗誦活動、歌唱比賽等。通過引導學生集體性的參與,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更深刻感受到對于國家的自豪感和民族的歸屬感,激發愛國情懷。
其次,舉辦活動還可以聯合學校各項社團展開對應的主題教育,如針對繼承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等舉辦對應的公益活動、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更為自由也更為深切的實現精神和思想的陶冶,潛移默化地實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道德品質的塑造。
總之,面對學校管理中學生德育培養需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性,迎合不同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抓住學生不同階段成長的關鍵期,步步為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