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彬
(重慶市江津區山王店小學校,重慶 402219)
小學階段的學生仍然處于認知發展時期,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較為薄弱。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常常會由于疏忽、安全防范意識不足導致出現傷害事故。如果出現一些傷害事故,那么必然會導致學校和家長之間出現沖突,導致當前體育教學難以更好地開展。對此,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概率,就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做好針對性的防護措施,讓學生能夠更加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他們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貪玩、好奇心重、自控能力比較差等特點。若是對于某項運動特別感興趣,就會不知勞累地進行體育活動,由此就會出現超負荷問題。一旦超負荷,就會出現大聲咳嗽,大口喘氣的情況。然而,小學生心血管發育不成熟,在長時間這樣運動之下會影響到學生們的身體健康。此外,小學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識薄弱的問題,他們注意力不集中,體育課上紀律性較差,不服從老師的安排,常常會不小心出現傷害事故[1]。
針對學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很多情況下存在安全管理不足的問題,且容易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沒有足夠重視體育學科的開展,導致在體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十分混亂、松散。很多管理制度都有流于形式,沒有嚴格執行。對于小學生來說,場地凹凸不平、體育器材簡陋、教學條件差等問題都會出成為引起傷害事故的安全隱患。其次,很多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投入比較少,只是依靠政府撥款,學校沒有足夠的經費去購買體育教材修繕操場,容易發生傷害事故。
一部分教師的職業素養還有待提高,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會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注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內容,導致教學與教案不對應。還有的體育教師出現無故離崗問題,這些都會導致課堂傷害事故增加[2]。其次,很多體育教師自身具有專業局限性,不能充分預估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例如,小學生動作不規范,自身疾病都會影響到體育教學活動的安全,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為了能夠有效降低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由于熱身問題而出現的傷害事故,教師就需要不斷強化課前熱身環節,讓小學生加強對于熱身的重視程度。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讓學生的重視運動前的熱身環節。首先,可以讓學生觀看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的視頻并引起他們思考,使他們認識到熱身的重要性,以此在活動之前提高對熱身的認識程度,防止出現蒙混過關的問題。其次,讓學生進行運動對比,將他們在熱身前跳遠與熱身后跳遠的成績進行對比,學生們可以發現在熱身運動之后的成績會更好。這樣可以提升他們在熱身運動過程中的積極性,從而將身體達到最佳狀態時,再進行后續的體育運動,可以有效降低傷害事故的發生率。
為了能夠有效避免體育事故的發生,就需要在開始環節中減少安全隱患,為學生們創建更加安全的活動區域。對此,教師在課前就需要對校園內的環境做好風險測評,對體育器材進行課堂模擬,確保各種器材以及環境都妥當之后,才能開展后續的體育課程。學生在身體舒展之前,若是存在身體問題就應當及時反應。教師也可以將可能會發現發生的危險告知學生,讓學生們在運動的過程中加以防范。與此同時,還應當加強安全教育,對器材進行檢驗,從而提前預見風險。體育課程通常是根據教師設計的教學流程來開展,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一時興起就改變方向,這樣可能會出現沒有規避的風險。此外,在實際課堂開展之前,教師需要規定學生穿運動鞋與校服。在開始運動時,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們演示動作,并闡述動作要領。若是學生沒有即刻領悟,就需要拆分成慢動作進行演示。在充分演示之后,才能夠繼續下一步驟。有的學生會在體育課開設時對于集中訓練不感興趣學,想要離隊進行自己喜歡的項目,教師應當嚴厲制止這種行為。在課堂開始時,也需要尊重學生的意愿,詢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想法。及時關注學生動態,確保學生都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在體育運動開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各種器材,每種器材都會有潛在的危險性,對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教學器材,以確保學生安全。學校也應當不斷加強對于體育器材的管理,若是器材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出現磨損,就需要進行及時的維修管理。盡量將器材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從而減少損耗,對于破損器材應當及時處理,從而為體育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當前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傷害事故,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就需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以此提出改進方法,確保小學生更好地開展體育運動,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