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羽
(重慶市江津第五中學校,重慶 402260)
高中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建設者,他們的道德水平和知識技能影響這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步伐,因此加強對學生文化修養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時代性的技術和知識成為了當下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而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學科,通過滲透傳統文化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需要根據高中學生成長的需求挖掘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引入更多的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當下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將傳統優秀的文化滲透到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是我國文化發展和傳承工作的需求,也是我國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而互聯網上不同的生活觀、文化觀以及價值觀等都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國外文化的沖擊之下,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而高中學生是使用互聯網的重要群體,他們的價值觀和社會觀都還處于發展和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互聯網對他們的影響也比較深刻。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信息技術學習中,學生與互聯網的接觸也更加緊密,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條件。另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也豐富了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和理論理解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通過引入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和內容來提高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課本教材,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改變傳統的說教課堂模式,豐富教學的手段,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構建創新主題課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知識內容進行不斷創造和實踐,挖掘信息技術中隱藏的知識,掌握更多的實用技巧。比如在學習《搜集與處理文字》這個章節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有關我國傳統文化的知識,比如戲劇、陶瓷、文學、刺繡等,讓學生確定一個主題后,選擇一個優秀傳統文化的介紹或者內容來進行實際操作,比如對戲劇分類、發源地、代表作品、風格等文字內容進行編排,將相關的戲劇作品資料收集起來,整理成一個完善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1]。
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挖掘其中的資源和素材,為課堂增加多元化的素材,根據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心理發展,引導其在學習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時,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以傳統文化為任務驅動來安排教學方案,科學合理地處理教材中的資源,布置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有關多媒體素材加工的課程時,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讓學生搜集相關的音頻和圖像,并對其進行處理,自己選擇一個傳統節日,例如清明節、端午節或者中秋節等,讓學生選擇一些表達這些節日的圖片,并且添加一些節日來歷和介紹的文字,根據節日所表達的感情和意義選擇合適的背景,完善作品的內容,以此來表達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理解和看法。然后在班級中進行集體放映,學生可以互相欣賞和交流,而且參與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在素材的搜集和處理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從多方面來認識傳統文化,更需要通過思考和制作,加強自己的理解,從而可以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也能幫助其樹立積極的價值觀[2]。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也要利用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結合傳統文化的內容來豐富課堂形式。而且信息技術的學習需要學生在不斷實踐和操作中才能夠掌握相關的技能,提升信息素養。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材課本的內容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構建小組合作活動、競賽活動、游戲活動等方式,將信息技術的內容與傳統文化聯合起來,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能夠提升信息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構建合作學習主題,創建團建活動,通過小組競爭、協作操作等,促進學生互相交流、共同探索,通過相互的促進和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了PPT 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個小小的比賽,讓學生以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主體制作宣傳板報,用PPT 的形式展示出來。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靈活應用信息技術知識,還要通過搜集整理傳統文化的內容,在自主探索、研究和構思的情況下對內容進行編排。不僅可以實現傳統文化教育,也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水平。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具有長遠的意義,高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其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創建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和內容,從各方面提升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才能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