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君
(重慶市渝北區洛磧中心小學校,重慶 401137)
在當前科技不斷進步的前提之下,社會各界對教育教學越發關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語文教學方式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當前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綜合素質沒有提高。這就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引導,且這種課堂氛圍也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此,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嚴重性,改變教學觀念,利用合理的方式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以此強化學生的閱讀體會。
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若是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會大大減弱教學效率,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也會給閱讀教學帶來阻礙。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通常會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占玲領主體地位,在引導學生閱讀完成之后就通過做題來進行閱讀的鞏固。只關注學生做題的準確性,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學會了閱讀。教師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存在問題,沒有注重活躍課堂氛圍,盲目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對教學重點沒有突出[1]。教學方法也沒有差異性,每位學生的閱讀底子不同,教師應該針對性采用教學方法,而不是現在的統一教學方法。
當前,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會針對閱讀的主旨以及相關重點段落進行進一步教學,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問題。但是,這會讓學生在閱讀中一味注重尋找問題答案,并沒有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只是將閱讀作為做題訓練,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無法對其價值觀與情感進行培養。此外,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影響到學生學習。若是課堂上某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那么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生。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很容易將教材作為載體來開展閱讀教學,在學習內容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相關的文學知識同時要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這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教材內容,沒有對教材內容進行課外的延伸,會對學生的思維和選擇產生局限性,無法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2]。
由于小學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對世界充滿好奇,教師如何將他們的好奇心引入到閱讀中來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拋出問題或劇透情節的方式組織閱讀教學。例如,我們在學習《曹沖稱象》《一封信》《一匹出色的馬》這些閱讀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講故事比賽的方式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需要閱讀一組文章,挑出自己喜歡的內容,組合成一個故事,講給全班學生們聽,看哪組學生講得生動有趣。其次,還可以利用表演法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利用小組的形式將故事中的情節表現出來。此外,還可以通過繪畫法在學習《望廬山瀑布》《登鸛雀樓》這兩首詩之后讓學生用筆將自己想象中的場景描繪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也能夠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增強主動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感悟力、轉換力、洞察力、預見力等,將語言作為基礎來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議題學生在接觸議題之后會產生一種直覺思維。這時教師通過指導和訓練,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的形成。接著,教師可以從是什么?有什么用?等方面引導學生對議題展開思考。教師設計的議題通常比較貼近生活,且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在閱讀大量文本之后,會對這種問題有著較深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選擇,從一個方向出發對議題進行分析、探討,這樣可以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例如,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們選擇友情相關文章,如《等待》《贈汪倫》等。《等待》主要講述的是心有靈犀的友情,而《贈汪倫》講述的是友情中的生離死別,這樣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知友情,促進思維的不斷發展。
在語文教師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學生們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也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提高答題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觸摸春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仔細閱讀這篇文章。通過反復閱讀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學生可以挑自己的喜歡的段落進行背誦。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對“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句話進行進一步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思考,讓學生獲得生命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思維認知同時呈現情感內容,抓住文章的情感線索。
綜上所述,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當前影響小學閱讀教學的因素包括教學方法、教學興趣以及教師過分注重課本內容。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主動閱讀、以閱讀議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增強學生閱讀情感體驗的方式,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