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恩普思教育,河南 鄭州 450000)
眾所周知,數學教學一直是我國小學教學的重點學科,數學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后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通過口算來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口算的重要性,教師應把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重點放在口算上。傳統的口算教學課堂比較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培養學生發展的關鍵任務。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關鍵階段,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可以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只有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性,才能使學生在四則運算以及解決應用題的過程中,提升做題速度,同時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在計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通常都是采用口算的形式進行,很少有人用筆計算。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進行主動學習,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引導。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許多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所不同,一些學生對于簡單的計算能夠很快掌握,但是少部分學生就難以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這些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只是讓學生伸出手指自己數,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口算的方法,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由于學生年齡比較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比較分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在做題時沒有集中注意力進行審題,經常看錯或漏看題中的數字和符號,造成計算結果出現失誤。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做完題后從來不會進行檢查,所以部分題目因為粗心出現錯誤。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部分學生在做計算題時,總是馬馬虎虎、心不在焉,還沒有看清題目就已經把答案寫出來了,導致計算結果經常出錯。教師在進行口算教學時,要重點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在做題時,首先要將題目讀出來,認真看清題目后才能審清題意,從而準確無誤地說出答案。例如在教學36+22=()時,學生經常把題目看成36-22,將運算符號看錯,或者將36 看成30 等等,導致計算出現錯誤答案,讓學生自己改錯的時候,就能改對。這說明學生并不是不會計算,而是太馬虎沒有看清題目。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之前認真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審清題意,提高做題正確率。
小學生在進行口算的時候,多數是直接通過大腦的思維進行計算,嘴巴說出答案,所以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計算方法進行分步展示,讓學生掌握計算的方法。例如:在講“兩位數加一位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進行分步計算,同時寫出計算過程的分解圖,讓復雜的計算簡單化,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比如在計算29+5=()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先看5+()=10,然后將29 分解成24+5,通過計算5+5=10、10+24=34,從而得出計算結果。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通過思考,并運用一定的計算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通過大量的計算練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1]。
枯燥的阿拉伯數字和計算符號,對學生來說缺少吸引力,學生通過機械化的計算,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阿拉伯數字賦予一個新的定義,將生活中的場景帶入計算題,會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同時會提高學生的計算熱情,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環境下掌握計算的技巧,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今天學校開學,媽媽帶你去超市買文具,一支鋼筆3元,一套尺子2元,一個圓規5 元,一個筆記本4 元,媽媽帶了10 元錢,你都可以買哪些文具?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這個畫面,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2]。
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比如教師在進行口算教學時,為了避免學生對口算產生厭倦心理,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計算。教師出示口算題,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進行計算,比一比誰計算的又快又準,教師進行相應的獎勵,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理,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計算中,培養計算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3]。
通過學習數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口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必須注重對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行培養,通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