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麗萍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石馬小學,江西 吉安 331500)
創新國家發展、民族進步之魂,是促進人類社會與時代不斷進步的原動力。因而,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的教學中,我們就應該重視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對學生機會的提供、思維的激發與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識記知識,在知識識記中得到成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如果我們將“教”視為學生學習的外因的話,那么“學”就是學生學習的內因,也就是說,要想發揮出“教”的作用,我們就必須培養學生“學”的能力。基于此,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的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1】,我們就可以通過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這一方面,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我認為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我們就必須先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學習機會,以此讓學生在自主、自愿、自覺的前提下學習數學、思考數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其在學習中也更易被新鮮、動態事物所吸引,基于此,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利用學生的動態體驗與動腦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如在“圓柱體的側面積”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思考教材中提到的方法(即先將圓柱體沿一條直線展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思考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的方法進行動手操作,通過實踐,就會有學生發現“有的圓柱體展開以后得到的是一個正方形”,這時,為了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我們就應該適時表揚學生的發現意識;隨后,我們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方法尋找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以此利用學生的討論與參與將學習活動推向高潮,討論以后,學生就會明白圓柱體側面積公式“S =底面周長×高”的由來。此舉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思維,而且能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學習的機會與學習展示的平臺,繼而為學生以后創造性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心理及學習特點,在小學數學課的教學中,我們需要主動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在拓展中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2】。因而,當學生有了創造性學習的機會與興趣之后,我們就應該將教學著眼點放到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之上,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問題的方法,根據學生“好問”的天性喚起學生的提問與發現意識。
如在“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例題“32-17 =?”,然后為學生展示此題目的退位計算方法,并要求學生在教師展示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就會質疑道“為什么要從個位開始減?我們能不能從十位開始減呢?”等,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思考與演算中感悟知識,在知識感悟中得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我們借助問題引出了問題,其不僅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質疑精神,而且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多樣性,繼而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讓學生在創造性學習思維的引領下得到更好的數學未來發展。
當學生既具備了一定的創造性學習興趣,又有了基本的創造性學習思維以后,我們就應該通過實踐的方法,利用數學題目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以此讓學生能夠切實在題目解答與思考中收獲數學的更好成長。
如在分數應用題中乘除法意義的理解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題目“假如弟弟的身高恰好比姐姐的少1/6,那么弟弟的身高應該是姐姐身高的幾分之幾呢?”,此題單靠讀題很難快速做出來,在以往的教學中,對于這類題目我們采用的多是教師講解的方法,而在創造性學習理念之下,我們就可以采用放手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依據自己的思維通過線段圖等方法進行題目解答。在這樣的訓練中,我們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分數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繼而為學生的靈活解題打下基礎,而且能切實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對數學知識的運用,理解運用數學知識的方法。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在興趣與思維的雙重作用下,得到創造性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
總之,創造性學習能力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的教學中,各數學教師應該戒驕戒躁,以靜態花開的態度,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導與科學的教育,喚起學生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數學成長,以此為學生的數學未來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