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媛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興隆鎮學區逸夫實驗小學,河北 承德 067399)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所以就更需要老師將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藝術加工,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激發潛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其實是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樂、圖像等手段,創造具體、形象、直觀的審美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優化學生的認知活動。
(一)利用唱歌、游戲、值日報告等活動,調動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愉悅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語言學習是一種活動,它不是智力現象,像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它是一種行為,是在習慣形成過程中獲得的。
(二)利用卡片、實物、圖畫、幻燈、簡筆畫等手段教學詞、句,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輕松地掌握單詞。
(三)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電化教育手段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難點,把握重點,掌握英語知識。同時注意運用日常用語和文明禮貌用語,培養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和英語語音語調。這包括兩個方面:
(一)優美流暢的語音語調,為了使學生學到純正的英語,首先教師必須讓自己的語音語調盡量不受母語和方言影響,再加上教師對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講述,對人物語言神態惟妙惟肖的模仿,以及配上適當的形體語言,學生不但會興趣盎然,更會不知不覺中學到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
(二)恰當而豐富的課堂用語。課堂上拖沓冗長的語言不但浪費學生的時間,更會使得學生降低學習的興趣。所以我通常會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讓學生了解了我們下一步做什么及怎么做,然后直接進入正題。
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縮短師生的感情距離。
(一)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和要求。課堂教學目標要科學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又要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目標要建立在由英語學習態度、語言知識和智能三方面組成的目標體系上,使每一堂課都有培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要求。
(二)優化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內容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將教材內容實行科學的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意義,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易適度。
(三)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使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調發展。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熱情執教,激勵學生積極學習;以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擴大語言的輸入量;以清晰、準確到位的示范幫助學生理解、模仿、操練和活用語言;以教學活動的變化為依據,變換自身的角色;以緊湊合理、過渡自然的教學環節以及科學有序的訓練,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實踐中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能力,嘗試成功,樂學會學,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四)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學英語的認識規律和一般教學原則;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創造各種語言情景,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參與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加速語言材料的吸收和運用,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恰當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地、積極地學習與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在游戲活動中喜學愛學。
(五)優化學法指導。優化學法指導要從研究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方法、習慣等方面著手,把學法研究與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并將學法指導落實在課堂教學之中。為了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傳授知識、指導學法和學生接受知識、學習技能、掌握學法的過程,就要保證課堂結構的整體性、科學性、有序性。
(六)優化課堂教學的評估與反饋。課堂教學中的評估應根據教學目標,對語言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達成度進行全面的評估。評估時既要評估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和掌握學習方法的情況,也要注重對教學方法、過程和效果的評估,評估時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
(七)優化作業布置。作業布置要體現鞏固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語學科的特點,因此英語作業應包括書面、口頭和聽力三部分。作業內容要緊扣所學的語言知識,作業的形式要精心設計,作業的要求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總量要控制;作業時間要合理(一般不超過30 分鐘。其中聽力約5 分鐘,口頭作業約10 分鐘,書面作業約15 分鐘),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的過程成為自我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