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波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學,河北 廊坊 065003)
初中地理新課標分為四部分,筆者在這里就每部分中對現行地理教育意義重大或和具體教學結合緊密的部分,作簡要的理解和說明。
通過反復推敲,我覺得新課標前言部分實際是解決一個理念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一是初中地理教學改革背景理念問題,即全球性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教學的科技手段日新月異,在這種現實條件下要求我們教師要培養出具有全球眼光,能注意保護環境問題的建設者,那么現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由此可見,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不能再囿于教材內容,而要融入全球化的理念和知識內容,以教材為綱,主動融入相關的全球地理知識,努力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二是教師教學理念問題,即我們不能再是三尺講臺一張嘴,一講到底。要樹立素質教育意識,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自身的主導角色有清楚定位,要清楚主導不是主演,更不是主體。教學活動的主體應當是學生,教師主要作用在于導,一定要設法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令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主體角色投入到教學活動。三是初中地理教學的實用性理念增強,即要學習對生活、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使教學生活化,盡量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更具體,更有用,突現地理課程的應用價值。四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靈活性增強,即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現代化教學的地理課程,科學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評價體系。為此,初中地理教師有必要積極開發相關的地地理教學課程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實施探究性學習,了解和掌握地理研究的科學方法;教學中盡可能用上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如多媒體等,全方位立體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新課程地理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知識目標主要是地球知識、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鄉土地理;能力目標主要包括地理基本讀圖技能、知識應用技能、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基本技能等等;情感目標包括科學合理的審美情趣、愛國愛家情感、可持續發展觀以及正確的人生觀等等。對這一部分課標的解讀,我們可以發現知識目標是中學地理教學的核心,其余目標都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為解決教學內容而需要達到的目標,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如何達到這些目標,就是教師在教學改革中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結合教材來看,初中地理知識目標是貫穿始終的主線,而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仿佛這條主線上的果實,在必要的結點必須要結出相應的果實。知識目標是基礎,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是知識目標的升華。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知識目標達成,然后才能達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當然,具體實施過程中,三個目標也并非就是截然分開的,很多時候其實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教會學生中國地圖的知識,同時就達成了這樣幾個目標:一是掌握了閱讀地圖的基本知識,二是掌握了閱讀地圖的能力,三是建立了祖國疆域的概念,培養了愛國情懷。可見,三個目標分別處于不冊的層次,但完全可在同一個教學活動中實現。只是需要教師做適當地點撥引導。
該部分是新課標比例最大的部分,也是整個課標的核心。但通觀整個內容目標,主要是對地球知識、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鄉土地理四部分教學內容的詳細規定,但仔細研究發現,每一部分都是由課程標準和活動建議兩部分組成。也就是說專業地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除了要研究所教地理學科內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注意研究課程教學的標準是什么,要把握這個"度",然后就是要研究教學建議,就是如何達到或實現教學的標準,完成這個"度"的教學要求,這部分內容對教師研究如何創造性地完成初中地理教學工作,如何教出地理特色和時代特色,如何完成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使命,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所以,需要我們廣大地理教師靜下心來,吃透標準,探索教學方法,勇敢進行新課改教學實踐,開創一個全新的地理教學時代。
研究該部分課標,首先要明確的觀點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教學方式,要突出地理學科的教學特點,即突出地理學科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要有地理的"味道",否則地理教學就是個大雜燴。其次要樹立的觀點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尤其要注意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推廣和應用。再次就是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和學生學習能力評價體系,側重提升能力,逐漸摒棄以考試成績為主的單一的評價體系,這就涉及學校層面和教師層面評價機制的變革。最后就是要做好配套地理教學資源的課程開發和編寫工作,當然這體現了新課標地理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課文內容,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更適合課標教學的材料,明白原來地理教學也可以這樣豐富多彩,為地理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
以上是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初中地理新課標所做的一點解讀,未必正確,權當拋磚引玉之用,還望同行們斧正。關于新課標的理解,或許不同的人出來有不同的看法,但總體上看,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把握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等觀念是大致趨同的。也就是說,新課標最起碼明確地傳達了一種教學改革的理念: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均得到發展。這一點在各學科的新課標中均有所體現。因此,踐行新課標,首先要改變教學理念,在教學觀上進行改進,進而調整教學方法,最后實現整個教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