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祿
(山西省孝義市下柵鄉下柵中心小學,山西 孝義 032300)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所在。學習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通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科學的探究精神是科學學科的核心,也是科學教育的目標。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已經成為教育的中心內容和重點任務,同時這也是本文探究的主題。本文立足于科學探究能力的重大意義,通過分析當前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舉措,希望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現科學育人的真正意義,為小學的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創新的工作思路。
在當今時代,探究能力可謂是優秀人才必備的素質。探究能力的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通過探索自然規律,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且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探究能力包括提出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探究能力的有效培養”是教育改革的重難點。
無論是什么學科,其設置的根本意義都是運用于生活,去解決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如果脫離這一點,那么學科設置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重點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則正式符合這一關鍵點。通過科學學習,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目前我國的教育大背景是屬于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中,“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考上大學”是學習真正的意義所在,一切教育活動都為提高學習成績而展開。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活動中,受這種教育觀念的長期影響,許多教師還沒有意識到科學學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他們仍堅持科學成績是第一位,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是為成績服務的灌輸式教學法,忽視在科學學習中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落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習,忽略探究活動的培養。
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吸引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小學生的專注力和自制力不強,在科學課程中,直接干巴巴的給小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很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會讓小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消磨對科學學習的興趣。但是如果借鑒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例如多媒體,利用多媒體上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以及多種多樣的教學展現方式——視頻、動畫、圖片、音頻等展開教學,對學生來講是十分具備吸引力的。因為多媒體的教學展現方式將抽象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活現,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講解到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巖石與礦物》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去搜索有關礦物和巖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及視頻、圖片等,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用新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加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應該要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而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需要老師具備親和的教學形象。對小學生來講,如果教師和藹耐心,則其在課堂上會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活動中也會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質疑。但是如果教師教的嚴肅,通常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及發表自己見解的意愿度會較低。
所以在科學教學中,老師要樹立一個親和的教師形象,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觀點,對一些“簡單”“可笑”的觀點,教師也要耐心的解答,而非批評責罵學生。這樣在課堂活動中學生才會大膽質疑,才會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要想提升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光靠理論知識講解是行不通的,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上多多舉辦相關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道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神奇的機械》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小組探究活動。將班級學生分組,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討論國旗是怎樣升上去的,擰螺絲釘有哪些學問等等,通過這些小小的探究活動,學生能夠貼近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并且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是科學學科的意義所在,而且近年來相關的教育部門及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欲望,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通過一些科學探究活動,來增長學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