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楚凡
(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處,遼寧 沈陽 110045)
近幾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學生資助育人管理工作。2015年,教育部原部長袁仁貴提出“要提高國家資助政策的精準度”;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健全學生資助制度”;2018年,在教育部資助育人工作座談會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強調資助育人工作對于“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資助戰(zhàn)線意識形態(tài)安全。進一步確立資助工作首先是一項政治工作的認識,推進黨建與業(yè)務兩結合兩促進,強化黨對學生資助工作的領導,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一)成立學院——學生處資助管理中心——二級學院——專業(yè)(班級)四級貧困生認定小組,建立問責機制。輔導員和二級學院學生工作負責人是貧困生認定的責任主體,學生遞交材料后,由輔導員和二級學院首先對材料進行審核,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初步認定。隨后學生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對各二級學院認定的貧困生進行材料審核,建立貧困生動態(tài)檔案庫,并將數(shù)據(jù)導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系統(tǒng)。
(二)調整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人員,健全中心崗位設置,明確工作職責。推進資助管理機構辦公場所、人員和經費三落實,推進學生資助工作管理人員培訓,不斷提高資助工作隊伍水平與執(zhí)行力。
(三)出臺了新的《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獎助學金評審細則》《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貧困學生資助管理辦法》《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勤工助學管理實施細則》等。
(四)規(guī)范了綠色通道、貧困生認證、獎助學金評選等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流程,完善了資助管理經費預算制度。
(一)進一步做好貧困生認證工作
按照上級政策,因地制宜進行貧困生認證并建立貧困檔案。納入貧困生檔案的學生按等級分為特困學生和一般貧困學生,特困學生包括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城鄉(xiāng)低保家庭學生、殘疾學生、孤兒學生、烈士子女等,單親家庭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等級劃分。對貧困生檔案庫實行動態(tài)管理,按學期更新,形成長效機制。
(二)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制定的資助政策
學院每年都會在迎新廣場設立“綠色通道”,安排志愿者辦理相應手續(xù),無力支付學費、住宿費或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學生可以直接通過“綠色通道”入學。在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工作中,學院秉持及時、高效的原則,對大一新生采取隨報道隨錄入的辦法,對于大二、大三的老生采取在每年9月15日之前以二級學院為單位統(tǒng)一收取回執(zhí)錄入的方式,致力于讓每一名申辦貸款的學生都能成功。自2007年開始,學院就開始執(zhí)行孤兒減免政策,對有兒童福利證的、父母雙亡的和事實上無人撫養(yǎng)的孤兒學生進行學費和住宿費的全額減免。
(三)進一步規(guī)范了各級各類獎助學金評審發(fā)放工作
學院每年無差錯發(fā)放各級各類獎助學金和貧困補助多達一千余萬元,堅守住了最大的學生工作廉政風險點。在評選過程中,學院規(guī)范流程、統(tǒng)一標準、嚴格審查、按時上報,實現(xiàn)了獎助學金評選“零投訴”;在發(fā)放過程中,學院采取打卡發(fā)放的形式,定期清理“沉睡的”銀行卡,確保學生第一時間收到獎助學金。
同時,做好學院大學生服義務兵役、征兵代償?shù)扔嘘P資助工作,讓學生沒有后顧之憂。
(一)注重精神扶貧,幫助學生從根源上擺脫貧困
首先,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堅決摒除“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幫助貧困學生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其次,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以授人以漁的方式,積極促使貧困學生在實踐中長見識、長本領,幫助和指導貧困學生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終要靠自己創(chuàng)造。學院堅決做到在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共同努力達到高質量脫貧的目標。
(二)突出特色,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踐行關愛教育理念
學院每年都開展“關愛學生送溫暖,全員育人訪千家”活動,全體專兼職輔導員通過實地走訪、視頻、電話等方式進行了家訪工作,除了對重點幫扶的優(yōu)秀特困大學生送去慰問金之外,也為其他被訪貧困學生送去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此外,學院每年都會在節(jié)慶日舉行貧困學子關愛活動,例如“我與冬天有個約會”南方省份貧困學子茶話會、資助育人文化工程之“冬日暖陽辭舊歲,愛心助學迎新年”外省貧困學子聯(lián)歡會等,豐富貧困學生業(yè)余文化生活的同時,為他們送去溫暖。
(三)實施“多維度、多方法、多途徑”的教育引導模式
學院根據(jù)貧困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實際,連續(xù)13年開展校園“自強之星”評選活動,鼓勵貧困學生自強、自立,奮發(fā)進取,變貧困為財富,變壓力為動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織觀看感恩小品演出,開展“父母供我上大學,我上大學做什么”主題演講活動,讓貧困學生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關心、學會幫助其他像自己一樣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心火炬無限傳遞。
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雖然近年來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績,但還需要在資助宣傳和資助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繼續(xù)努力。例如要把握重要時間節(jié)點,加強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和載體,豐富宣傳內容,提高宣傳層次和質量;進一步加強對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使用,建立貧困生電子檔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