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艷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東陽 322100)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近年來職校的發展規模也在逐年的擴大,財務風險以及管理問題也隨之日漸突出和增多,職校教育以及辦學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新形勢下如何促進職校規避財務風險,成為當前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關于職校財務風險問題的分析,國內學者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根據風險的具體表現形態可將分成財務結構不合理的風險以及籌資不科學型的風險和責任缺乏型風險等。本文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職校的主要財務風險類型如下:
所謂舉債風險,即職校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過度舉債、因不良債務而產生,其直接影響著職校財務運作效果,比如缺乏流動資金等。對于過度舉債型風險問題而言,隨著現代職校競爭的日益加劇,倡導職業教育的發展新形勢下,經費短缺成為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而且還導致為數不少的職校基于信貸資金辦學的現象發生。舉債過度,導致很多職校陷入了困境,負債越多,籌資風險就越大。實踐中可以看到,因職校擴招所造成的規模效應加大了其負債比率,而且限制了職校的快速發展。
根據職業院校的財務管理制度,其中提出允許職業院校利用現有的閑散貨幣資金以及實物和其他無形資產等向產業和其他單位進行投資,說明職業院校可利用其閑置資金進行投資,導致職業院校的投資收入增加,投資風險也會隨之而來。在此過程中,一旦決策失誤,則很可能會導致職業院校的資金和資源嚴重浪費或者大量流失。因外部環境以及職業教育形勢比較復雜多變,而且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結合,不完全適應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內部財務管控要求,盲目投資、錯誤投資,都會導致職校經濟損失。職業院校的投資可簡單分成對內與對外兩種類型,風險也隨之產生。
對于財務管理型風險而言,其主要是指職校發展過程中資金由學校投資失誤而形成的差距,其中管理控制以及資金被騙和貪污腐敗等,都是財務管理型風險。調查發現,部分職業院校對預算以及全面管理缺乏重視,主管部門為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只要金融項目為其所需,通常不會考慮職校的整體收支和收益。職校預算報告多由財政部門先進行匯總,然后討論以及理事會批準。職業院校是財務預算編制的參與者,因監督管理不到位,監管機構的預算分析以及必要論證缺失,以致于預算出現了盲目性。同時,財務管理不到位,加之管理強度不足等,導致財務風險。比如,職校財務違規、賬外設戶以及小金庫等問題和現象較為普遍,加之制度不健全,以致于財務管理出現了風險隱患。
基于以上對現階段職校財務風險類型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加強財務風險預防與管控,應當從做好以下工作。
新形勢下職校應當明確與產業的產權關系,確保所有權以及生產經營權之間的相互分離,以此來達到防范風險之目標。同時,還應當嚴格規范職校產業結構,明確職校產業法人地位,職校以出資人身份享受權義,解決職校采用行政手段來參與產業利潤分配的不良問題,規避職校投資風險,改變校辦產業責任以及負盈不負虧的傳統模式。實踐中還應當規范校辦產業資本制度,積極有效地引進投資,構建多元化主體,增加職校校辦產業實力,不斷擴大校辦產業規模,慎重決策,規避盲目投資現象。
職校財務預算管理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零基預算機制,學校領導與管理人員應當積極參與其中,而且財務部門還應當對年度預算的切實可行性論證,從而使預算能夠真實反映出職校教學及其發展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合理編制職校平衡預算,全面提升職校預算的科學合理性,強化預算管理和確保年度預算的科學性以及嚴謹性。職業學院一經確定年度預算,就必須進行嚴格執行,切忌違反和隨意調整。實踐中確需調整時,應當嚴格按照預算管理方法和程序進行,并且將合同管理工作有效納入財務管理體系之中;職校財務部門必應當對經濟合同加強監管,避免誤預算或超預算合同的出現,尤其要加強隱性債務的形成。職校財務部門應當將己到賬貸款有效地納入到本年度預算之中,并且對其進行統一管理。
職業學院應當建立科學、系統的財務管理機制,不斷優化內控監督管理機制,特別是對職校校辦產業以及對外貸款和重大工程項目投資招標制度進行完善,職校內部會計控制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大管理力度,對職校進行全面管控。對于職業學院而言,其財務監控的焦點在于財務審批,對財務審批人員的各種違規行為進行嚴格監督,避免濫用職權以及隨意審批現象的出現;同時,還應當不斷加大職校經濟責任嚴格追究管理,職業學院應當注意財務風險的嚴格管控,嚴格落實經濟責任。對于該種類型的風險問題而言,主要是因為職業學院管理層存在盲目決策以及違規支出所致,實踐中學校必須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從而使職業學院的全體教職工都能夠自覺履行職責,并且擔負起財務風險管控之責。根據實際情況,職業院校還應當加大財務公開管理力度,全面提升職業學院各項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以免職業學院出現上述財務風險問題。
綜上所述,在當前職業院校急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原有體制束縛和影響較大,自身定位和管理尚未達到預期層次,以致于職業院校發展出現了重重困境。實踐中我們應當立足實際,結合上述風險類型,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