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琴 虞芳
(昆明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語言反映文化,諺語俗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人們長期積累形成的獨特的表達方式,能貼切、深刻地反映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同時作為衡量社會價值觀的尺度,被一代代的流傳下來。泰語諺語俗語中體現的價值觀成為了泰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約束和引導社會成員,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泰國社會普遍崇敬男性,在家庭里以男性為尊,男性在社會上是一種主導的地位,而女性則處在從屬的地位。認為女性天生柔弱,女性的社會角色就是賢妻良母。對于女性“美”的標準,不僅有外在的容貌美,還要有內在的德行美。“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觀念對女性起了約束的作用,諺語中的貞潔觀也是對女性單方面禁錮的武器,也是封建社會陋習在觀念上的表現。
泰國社會認為淑女要言行得當、舉止得體,“女性要知羞恥”,教育女子要認識禮義廉恥。女子要舉止得體,動作優雅,“馬踢椰子殼”,形容走路左右搖擺、不文雅的女子,這不是女子應有的行為。女子的行為是否得體,要看她的家庭教育,母親在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看女子的品行要看她的母親,母親的言行舉止決定子女品行是否得體。“看大象要看尾巴,看女孩要看母親”,大象要看尾巴才能判斷是不是好的大象,看女孩要先看她的母親,母親是什么樣子女兒就是什么樣子,如果要看得更準確就要去看她的外婆,就好比中國的諺語“有其母必有其女”。廚藝是女子必須具備的美德,“勺子的魅力讓丈夫愛到老”,好的廚藝是留住丈夫的秘訣,告誡女子要學好廚藝,才能贏得丈夫的愛。女子不能朝三暮四,要從一而終,古語認為嫁過三次的女人和出三次家的男人是不能處的,在三個寺廟出過家的男子品行肯定不好,以此來比喻善變的女子,是封建社會宗法制度下對于女子的貞潔觀念的桎梏。認為女人的天性是善變,只要離開男人三天就會變壞,來夸大女人的不專一。泰國諺語俗語中反映出女性的形象應該是溫婉賢淑、舉止優雅、廚藝精湛、忠貞不二的,認為女子必須具備賢良淑德、舉止優雅的品質,而且要感情專一。
在農業社會男性是主要勞動力,在家庭中男女分工是很明顯的,如“男人劃船女人看船”,一個家庭就像一條船,男人負責劃船即賺錢養家,女人則照看小船即打理家務,家庭才能幸福,小船才能順利地前進。“丈夫是象前腿,妻子是象后腿”意為丈夫就像大象的前腿需要直面危險,并決定往哪里走,妻子就像大象的后腿要時刻跟隨前腿的方向和節奏。當遇到危險男性要挺身而出,有保護女性的責任和義務,而女性也要追隨和服從于男性。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賢良的妻子對丈夫的輔助作用,妻子的地位是其他女人不能代替的,“一百個情人也比不上一個妻子”,警示男人要珍惜自己的妻子;但也認為不能太溺愛親近妻子,而疏遠了兄弟姐妹,以致親人不滿而與之斷絕。女人詭計多端,十輛牛車也裝不完的。泰國諺語俗語中反映出社會認為女子只是男人的附屬品要時刻追隨男人,告誡男子妻子是至愛,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但是女子有善變的天性,不能傾心相信;經營家庭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各司其職。
社會分工的不同導致了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同,在遠古時代男性負責尋覓食物和打獵,女性則擔當養育幼兒和分配食物。在農業文明時代,男性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女性則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到了現代的工業社會,一些決策性的、危險系數高的、體力要求打的活還是需要男性來承擔,現代女權運動的興起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女性地位,表面上看似平等,但是事實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始終是存在的。泰國人認為男性的生存適應能力要比女性強,把男子比作谷子到了哪里都能發芽生長,而女性就像大米,不能生存下去;天氣冷了女人要靠著男人來取暖,女人只有依靠男人才能有安定幸福的生活。泰國社會是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要告誡人們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不能做不自量力、不符合身份的事情,“兔子不要對月亮有企圖”,把地位低的男子比作兔子,身份高貴的女子比作月亮,兔子對月亮抱有幻想也是徒勞的,是沒有意義、不自量力的事情,好比“癩蛤蟆別想吃天鵝肉”;“不要想著摘天上的花”,把高貴的女子比作天上的花,地位低下的男子是不能去摘天花的,告誡人們不能去高攀,不該做僭越身份的事情;身份差別的婚姻也會引起人們的笑語,“老鼠掉進米缸”,把貧窮的男子比作老鼠,而女子富有的家境就像一個米缸,窮漢娶了闊媳婦就好比老鼠掉進了米缸。又如“螞蟻埋伏在樹下守著芒果串”,把女子比作了芒果,男子比作紅螞蟻,喻為男子徒勞守候自己不能得到的女子。“螞蟻看見糖是就忍不住”,把男子比作螞蟻,女子比作糖,比喻男女相近極易相愛。
泰國諺語俗語經常把女性形象設定為一種靜態的美。如被比作月亮,認為美麗女子的容貌應該像月亮一樣,皎潔豐滿;被比作大象的后腿,泰國社會認為女性要聽從和跟隨男性;女性被比作芒果串,男性被比作了紅螞蟻,芒果雖然高高在上但是螞蟻卻有權利來選擇芒果串,表明男性即使不能如愿也有主動權選擇女性;還有把女子比作沙灘,男子比作波浪,波浪來去不定,沙灘始終在原地等待。即使女性的身份高于男性,但是男子始終處在了一個主動的地位。
社會對于女子的要求必須具備賢良淑德、舉止優雅、感情專一的品質;女子只是男人的附屬品,要時刻追隨男人,在家庭中妻子的地位雖然不能被代替,但是也夸大了女子善變的天性;社會等級的森嚴,對男性的崇敬和對女性的貶低,造成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使女性處于了劣勢,也造成了泰國社會的男尊女卑。泰語諺語俗語無論從字面還是內涵看都努力抬高男性在社會上地位,而女性則被賦予了一種從屬、被動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