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
(衡水市饒陽縣第二中學,河北 衡水 053900)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形式,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互相幫助,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探討初中英語適用“合作學習”模式的一些環節。
在科學組建方面,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每組都安排有較為活躍,善于關心和鼓勵他人的學生為組長,然后進行合理分工,一定要避免浮于形式。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常出現這種場面,教師一聲令下“start”,學生們就按小組開始討論。教師再下令“stop”,學生們戛然而止,組長匯報,看似熱鬧,其實只是組長一人的活動。因此,小組合作只有合理分工,各司其職,才能各盡其能,發揮團隊合力,從而達到合作的最終目的。在分工中,教師要安排組長組織組員進行合理分工,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承擔特定的職責,有記錄員、匯報員,在展示每位學生長處的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進行分工上的“輪崗”,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素質的提高。
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讓小組同學根據要求查閱生詞、預習對話或課文及語法要點。
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逐一解決疑點。由于是小組合作,教師有時還可以提出難度稍高的預習要求。例如,在教學新目標人教版九年級某單元時,我要求學生預習時做到:①準備有關動物圖片,查閱動物的英文名稱,并用英語描述其中兩種動物的外形及習性等;②預習課文、查閱生詞、理解文章意思,并將疑難點做一份筆記;③討論回答,幾乎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圖片,并寫出了較為完整的動物介紹,對動物住在籠子里是好是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課上得輕松,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而且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后,一般要求他們角色表演。如果單純地照本宣讀,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進行這一活動的關鍵是教師不能布置任務后馬上進行,應讓學生有時間準備,最后從讀音是否標準、對話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體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出最佳小組。為了小組的榮譽,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一般來說,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樂于承擔內容較復雜的角色,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教師比較各組的表演,表揚表演得好的,對較為典型的問題做適當評析,并幫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組分析原因,引導他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演得更好。
在導入對話或課文后,筆者經常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Making suggestions”這一日常交際用語時,我讓學生歸納總結提出建議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并小組討論后發現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它們的回答也有很多種。然后,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句型中動詞的形式。學生對于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傳統的英語作業往往以書面形式由學生個別完成。新課程標準則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形式,力求作業多樣化。如聽寫單詞句子、寫英語小作文、閱讀英文書籍、表演對話、制作英文賀卡、編輯英語小報等。這些作業可以個別完成,但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悅,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的樂趣。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的學習一直是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的攔路虎。但由于教學時間較緊,學生人數多,教師難以一一面授輔導。這時,教師就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先檢查部分學生的發音,然后組織若干學生一同學單詞。由發音較好的學生指導發音較差的學生,最后組織小組競賽。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又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會看到平時怕背單詞的學生這時也表現得很積極,組員之間更是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督促。
寫作課很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在教學生寫一封介紹自己一個好朋友的英文信時,我安排了以下小組任務:①獨立思考三分鐘。讓學生考慮文章的主要時態、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語,為小組討論做準備。②集體列出寫作要點。首先讓中等生確定格式和主要短語,鼓勵差生大膽參與,優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③小組報告討論結果。選擇一、二個小組口頭報告討論結果,并讓其他組評價指正。④教師介紹寫信格式、介紹自己的短語。⑤學生獨立寫作。⑥小組交換批改。
總之,科學合理的推行小組互動合作學習模式勢在必行,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成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授課效率的啟示,已被廣泛應用于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