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沁桃
(四川省威遠縣第一幼兒園,四川 威遠 642450)
總書記在教育座談會上指出,要從小培養兒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公民個人行為的基本道德規范要求,覆蓋了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為此,我們就需要在幼兒教育階段開始對兒童進行公民素質和良好品德的培養。
當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幼兒教育的融合過程中,存在著四點問題:一是溺愛式家庭教育。幼兒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思想和霸道行為,不會分享,家庭小皇帝、小公主的驕橫和砸凳子杯子等不良行為,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難度。二是傳統幼兒教育理念內容涵蓋不足,使兒童不能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三是相對單調的教育實踐活動和簡單的唱歌跳舞式教學方法。四是碎片化美德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1.教材方面,在教材設計和編寫時充分融入涵蓋價值觀的優秀內容。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幼兒教育五大類內容都應有品德教育的滲透。教師要用好的教材,用鮮艷的色彩、生動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繪畫來吸引幼兒,在孩子心里種下品德教育的種子。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和知識了解程度來自主設計并制定教材內容,讓幼兒通過閱讀圖片和觀看視頻加深對價值觀中尊老愛幼、待人接物等文明禮貌內涵的印象。如在聽故事過程中啟迪幼兒智慧;在動手描繪圖案過程中健全孩子人格;在歌聲嘹亮的音樂課中培養孩子對藝術的向往之情。還可選擇一些優秀的蒙學讀物向幼兒傳授倫理道德知識和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準則,介紹歷史人物的嘉言善行或歷史典故,激發和促進幼兒內在潛力的發展。幼兒們通過蒙學讀物認識到各種行為標準和社會價值觀。如《三字經》中家族輩分次序和“孔融讓梨”等“孝悌”故事。
2.課堂活動方面,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能讓幼兒對理論知識進行充分吸收,形成一套符合幼兒發展的知識體系。教師在語言課中通過講孩子喜歡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什么是良好品質,在音樂課中吟唱愛國愛家愛伙伴的歌曲來熏陶學生,在勞動科學課的具體實踐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幼兒通過排演節目和參加活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表演繪本《小蝌蚪找媽媽》,幼兒通過扮演各類動物,體會到小蝌蚪身上那種目標明確、堅韌不拔、不氣餒不放棄的高貴品質,感受其他動物樂于助人、實事求是的優秀品德。再如教師邀請爺爺奶奶們到幼兒園過重陽節,讓幼兒制作美食、表演節目、合影留念、為老人捶背,讓他們學會尊敬長輩,理解我國尊老愛幼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這種活潑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能很好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幼兒園還可抓住幼兒的一日常規活動,適時滲透品德教育,潛移默化地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在幼兒尚未有不良行為之前,就把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灌輸給他們,會使幼兒在遇見問題時有參照的價值標準,促進幼兒道德行為的自覺性,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
3.在衣食住行中滲透品德教育。從幼兒早上入園,教師就應教育他們講文明禮貌,向老師問好,與家長道別。進入教室后,讓他們自己掃地、擦擺桌椅,做力所能及的勞動。一日三餐前,教育他們講究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珍惜糧食,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在升旗活動中教育他們熱愛祖國、熱愛黨;在參加各類活動中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美好情感。
幼兒接受教育主要在幼兒園。學校在實施幼兒教育時可通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來加深幼兒對優秀品德和文化的印象,以期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如教師可鼓勵幼兒主動幫助他人,學校開展定期表彰,幼兒長期在這種文化熏陶下,就會培養出樂于助人這一優秀品質。又如,在幼兒園的語錄、壁畫和宣傳畫等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主題,幼兒長期耳濡目染,自然會產生思想和行為上的良性改變。
優化教育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美德培養適當融合,就可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幼兒進行優質培養。可通過舉辦朗誦、歌唱比賽、評選“誠實娃娃”“美德寶寶”等方式讓幼兒對美德教育有深入認識;也可通過舉辦家長座談會對家長進行教育,讓家長在日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可通過讓幼兒到敬老院獻愛心等方式培養其優秀品德,并在活動中講解各類傳統節日內容。
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如尊敬師長、愛惜糧食、愛護公物、珍愛別人勞動成果等這些良好的品德教育,養成了一定的好品質,可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卻淡化了此類教育。甚至一些祖輩父輩受傳統思想影響,過分溺愛孫輩,即使孩子犯錯也覺得年齡小加以原諒,與學校教育不合拍。這樣就導致學校花費大量時間獲得的教育成果,在家庭中很快就流失了。所以,家庭教育應與學校幼兒教育緊密配合。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幼兒教育的融合過程中,在教材內容、教育理念、實踐活動、美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可以通過深入融合,發揮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實現對幼兒的有效培養,達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