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思源
(昆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昆明 651700)
在全面深化舞蹈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要密切立足于教改趨勢,通過大力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前訓練,提升其藝術鑒賞力,進而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既具備嫻熟的學前教育理論常識,又擁有過硬舞蹈專業技能的專業型人才。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首先從強化訓練學習入手,進而不斷地豐富課程教學內容,逐步形成科學高效的教學評估體系。
推進本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首先要加強理論建設,切不可忽略舞蹈教學的理論學習。事實上,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旨在密切聯系幼兒的身心發育特征,特別是幼兒的體育保健知識、舞蹈基礎理論常識以及幼兒樂理常識等。經由對幼兒開展系統、扎實的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理論灌輸,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學前兒童舞蹈的認知更進一步,在日常舞蹈學習和訓練時均能更具目的性、方向性和側重性。與此同時,學前兒童舞蹈的編排離不開對大量優秀舞蹈藝術作品的賞析,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著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借助課內外豐富的舞蹈教學資源,通過日復一日的積累和賞析不同風格類型的舞蹈,豐富自身的舞蹈語匯,尤其要著力增強自身的舞蹈鑒賞能力,并自覺嘗試運用所學的舞蹈理論知識提升舞蹈作品的鑒賞水準。
其次要有意識地豐富舞蹈課堂教學的內容。在既往舞蹈教學體系中,舞蹈表演占比要大于舞蹈創編類的課程。要在有限的課程中增強廣大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就要不斷地豐富舞蹈基礎教學內容,使學生們在學好民族民間舞等基礎舞蹈的同時,能夠密切聯系舞蹈創編的理論常識開展必要的編排實踐。譬如在開展地方民間舞——《花鼓舞》教學時,教師在完成基礎動作講解后,要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來完成舞蹈的編排,可以隨機分組的形式進行編排創作,也可以請學生們自主選擇同學作為舞蹈編排的搭檔。不難發現,通過過這種教學內容的豐富,有助于讓學生們把當堂課所學的舞蹈要領開展簡易化的串聯組合,進而使其掌握全新的舞蹈知識,并能在編排實踐中逐步養成對舞蹈編排的熱情,激發大家創新舞蹈編排的內生動力。
再次,舞蹈課程整個體系的教學改革同樣離不開教學評估的有力執行。現今對舞蹈課程的教學評估大都運用形成性評估的方式,包含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表現、學習態度及出勤率等方面。然而,鑒于舞蹈教學本身就屬于藝術教學的范疇,因此,要不斷地讓學生們在舞蹈學習中汲取成就感和正能量,這就需要摒棄以往純粹以期末考評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好壞的做法,不妨運用學生自主評估的形式,經由學生自身對個人課堂表現、對課程教學的期望值以及自身個性特點加以科學完整的評估。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自我反省,并在這一過程中補齊自身在舞蹈學習過程中的短板,進而使舞蹈教師多維度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們提高學業水平。除此以外,教學評估作為一項動態評估,從來不拘泥于其中一種評估手段,舞蹈教學還可通過學生們交互評估,進而使學生經由評估別人表演舞蹈的評判性分析來完成對比學習,這種互評落實在教學中,主要以分小組表演、觀摩和現場打分的形式進行。這樣一來,使每位學生通過深化與同學的對話和交流,能夠更好地“知己知彼”,進而幫助學生們更加客觀、全面、公正的完成教學評估。
在完善和健全舞蹈課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就要努力向實踐的方向邁進。在課內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傳授新內容時,可讓學生們做對先前學過的舞蹈動作回顧,以便作為新課的熱身。待學生們找到舞蹈教學的“肢體感覺”后,便會更高效地學習新課。當然,鑒于每節課的時間有限但內容多,故教師在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時,要更多地抽出課余時間讓學生們加緊排練,特別是舞蹈創編訓練,往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要全面地觀察、熟知學生們排練的全過程,需在實踐課上讓學生們自行組織,借助課內時間完成舞蹈的構思、編排、導演、排練及表演,接著教師對整個全過程要做總結性的評估。必要時,在課內和課余時間排練時,可讓學生們分小組訓練,有助于使學生們更好地評判和交流舞蹈實踐經驗,整體推進實踐課的質量提升。
在課外實踐課上,高職院校要拓寬和豐富課外實踐形式,積極穩妥地搞好技能比拼、文藝匯報表演、院校藝術節及畢業晚會等。當然,必要時,可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設立專門的舞蹈模塊以及主題活動,譬如學前兒童舞蹈模擬比賽以及兒童舞蹈創編比賽等要積極推行,以便增強學生舞蹈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要順應教改新趨勢,深入推進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以及增設更多實踐教學的機會,進而整體提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