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對于科技館而言,利用科普劇來弘揚科學精神和傳播科學知識,在科普劇中,其將科學原理、現象及科學實驗與相應的劇情相結合,通常情況下由科技館員工兼任演職人員,針對來館參觀的游客進行表演。由于科普劇角色少而精,時間不宜過長,因此表述的科學主題要有重點,場景不宜復雜,設備也要盡量簡化,這樣才能使科普劇在演出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效果,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實現對科學知識進行傳播和普及的目的。
科普劇具有較強的藝術性、互動性、趣味性和科學性等特點。在科普劇演出過程中,其是通過舞臺藝術來實現科學知識的傳播,并傳達科學精神,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帶給觀眾觸覺、視覺和聽覺等全面的體驗,具有較強的科學互動性,觀眾通過觀看科普劇能夠獲取到更多的科學知識。科普劇表現形式十分多樣,其采用更為獨特和新穎的科普形式來增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激發觀眾對科學知識的興趣。而且在實際舞臺表演過程中,能夠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實驗趣味化、生活化和具體化,激發青少年好奇心,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收科學知識,增強了科學的趣味性,吸引青少年的關注。由于科普劇的最終目的是傳播科學知識和弘揚科學精神,因此科普劇無論是劇本還是劇情都需要圍繞科學進行,更好的體現出科普劇科學性的特點。
在具體編創科普劇劇本時,以題材、主題、語言、結構、劇情設計和科學實驗作為創作的主要要素,在具體選題時要求其要與生活貼近,并做到主題突出和凝練。內容方面要準確、實用和具有發展性,確保真正的實現科學知識的宣傳,讓更多的人獲得到收益。由于科普劇主要受眾為青少年兒童,因此語言上要輕松活潑。在結構安排上,科普劇多采用縱式的結構,基于劇中角色對所闡述的科學常識的認識過程來安排劇本情節發展。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目前科普劇會采用跨越時空的方式,從而獲得較好的效果。
在當前實踐教學中,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在講解科學技術時,必然會對受教群體的積極性帶來較大的影響。科技館采用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必然也無法達到普及科學知識的目的。而科普劇的出現,其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有效的彌補上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能夠進一步的高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科普劇在詮釋科普教育時的表現方式更具多樣性,并通過加入一些地方特色戲種,更易于被當地受眾及青少年接受和喜愛,從而在宣傳和傳播科學知識方面具有較好的實效性。
科普劇最初在外國興起,其編創的一些科普教材也十分受歡迎。我國近年來在科普教育中也越來越重視科學表演,并積極舉辦各種比賽,各科技館積極參與,有效的推動了科普劇的創新發展,為科技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科普劇表演時,還需要做好道具和服飾上的搭配,這樣才能更好的突出劇情。服裝準備在認真負責,在道具準備上要多花些心思,增加喜劇效果,更好的吸引觀眾。在選取角色上,宜對創新進行完美詮釋,無論是角色還是形象設計都要與實際定位相符,這樣才能讓受眾在短時間內即進入到劇情中來,更好的了解科學知識。另外,舞臺布景要營造出真實的藝術效果,合理選擇布景道具,增強其真實性,進一步提升舞臺效果。
科普劇對于公眾具有重要的科學教育意義,但在實際發展中受制于較多因素的影響,使其無法有效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當前科普劇的發展,劇本創作是難點問題,再加之專業導演缺乏。目前一些基層科學館發展科普劇項目時,多是邀請專業藝術院團的編劇和導演合作創作劇本,并指導科技館人員表演,以此來加快促進基層科學館科普劇的快速發展。同時政府部門及行業組織也需要加大對科技館科普劇項目發展的支持,并舉辦科普創作和編導的培訓班,進一步提升科技館科普劇人才的綜合素質。另外,科技館還要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增強聯動性,使學生和教師采用科普劇的形式來對課本上的相關科學知識進行表現,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科普形式,科普劇在對青少年科普教育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科技場館,則在實際工作中要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的克服各種困難,更好的發揮出科普劇的優勢,使青少年兒童能夠對科學更好的了解,并產生深厚的興趣,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為我國科技興國戰略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科技館作為公益性科普教育機構,其在實際運營中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和弘揚科學精神的任務,因此在盡最大可能展示科技館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吸引力,這就需要從傳統的教育方式中掙脫出來,積極創新教育方式,更好的滿足青少年對科技的渴望。科普劇在寓教于樂中讓青少年掌握科普知識和接受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而且通過科普劇也能夠進一步提升科技館的魅力和教育水平,吸引更多的人走進科技館來感受科技的魅力,為科技館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一些基層科技場館,需要重視科普劇項目的發展,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努力克服各種困難,促使科普劇起到應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