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姿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隨著社會的發展計劃生育政策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高校的計劃生育教育工作也應該隨之改變。高校在貫徹落實計劃生育的政策一般是采取“三為主”,即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和經常性工作為主,其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是宣傳教育[1]。新時代,社會環境發生了新變化,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面臨著新挑戰。
一是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高校學生年齡階段一般為18 至23 周歲,正處于性沖動較為頻繁的階段,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對于性知識的缺乏,導致這一階段的學生極容易受到不良誘惑,做出一些錯誤行為,造成嚴重后果[2]。另外加上現在網絡發達,“網戀”現象十分普遍,很多學生不注意保護自己,意外懷孕現象時有發生,更嚴重的是不良性生活導致了艾滋病的傳播,危害了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是大學生婚戀觀念發生變化。近年來,人們的思想解放,隨著高校“禁婚令”的解除,大學生在校期間結婚生子的現象不在少數,據媒體報道,現在大學生有戀愛經歷的占到六成以上,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大學生表示不想談戀愛。盡管我們不反對高校學生正常的交友戀愛,但是這其中有少部分學生不能正視戀愛甚至將戀愛當成一種交友游戲,有些學生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受到家庭的壓力不得不選擇流產,導致了戀愛關系的畸形發展[3]。面對如此開放的性觀念,高校對于計劃生育的管理無疑是增加了難度。
一是認識不足,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很多學校對于大學生的婚戀觀沒有足夠的認識,認為大學生戀愛是個人的事情,不需要教育和引導。有的院校沒有設置相關的課程,或者安排教師負責學生婚姻觀、戀愛觀的教育,對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更少提及。有的宣傳活動也是通過發放衛生用品或者宣傳手冊草草結束,沒有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
二是宣傳內容和形式不能與時俱進。網絡媒體的興起,傳統的教育方式受到沖擊甚至被瓦解,許多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仍舊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單純依靠宣傳單頁和課本知識的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已經不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尤其是計劃生育這種具有開放性的教育宣傳內容,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通過灌輸式的理論教學和主題講座進行收效甚微。婚戀問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集體是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不是簡單的知識的普及,而是應該通過學校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生育觀。首先學校應該加強組織領導,運用黨建引領,結合本校實際形成領導班子,擇優選用一批價值觀念超前,思想覺悟高的教師成立宣傳教育隊伍。只有齊抓共管,明確任務,責任到人,才能使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另外,要做好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必須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宣傳部門和教務部門的支持。學校計劃生育管理部門要與校內各個二級學院溝通合作,形成一個部門之間、由上到下的完整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網絡[4]。成立機構專門負責本校內上級政策的傳達,本校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開展和總結。此外,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者還要具備管理學、統計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透徹的分析本校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同專業甚至同一專業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戀愛、婚姻、生育的觀念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5]。高校的宣傳教育工作不能大而化之,而是應該根據各個階段、各個班級甚至關注到個別學生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比如及時疏導陷入戀愛困境的學生、重點糾正存在錯誤觀念的學生。
高校計劃生育宣傳對象不僅僅局限于在校學生,教師也應該被納入到宣傳教育對象中,另外,大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能接觸的不僅僅是同學、老師,還有社會人員,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時可適當擴大范圍。首先在課堂上要注重生殖保健、性病預防、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等內容的教育,其次可通過網絡平臺,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話題或者觀看宣傳教育片,除此之外,校內文化活動、配備生活指導老師等形式,對大學生和青年教師進行宣傳。對于部門散、流動快的臨時工,可采取發放宣傳資料、對面交流等集中式宣傳和設立宣傳欄、標語等分散式宣傳相結合的形式,營造良好的計劃生育宣傳環境,讓他們經常接觸到計劃生育信息,明確政策法規,提高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有關計劃生育規定。
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不僅僅是國家政策下的重要工作任務,更是關注到了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可獲取的重要內容。盡管當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相信隨著人們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將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