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丙鵬
(新鄉市潞簡王墓博物館,河南 新鄉 453011)
文物經歷了數百年、數千年的風雨沖刷,大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在被后人挖掘發現以后,需要經過有效的處理和控制才能得到良好的保護,才能得以長期留存,為后世的文化發展以及歷史研究提供寶貴的文物資料。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博物館管理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配備專業的人才與專業的設備,而且在進行文物保護時缺少相應的保護理念。在進行文物保護工作時應始終秉承科學的態度,管理部門與管理人員應對文物陳列和保護工作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找到有效的辦法,提高我國博物館文物陳列和保護工作的水平與質量。博物館作為我國文物陳列和文物保管的主要機構,不但肩負著保護文物的重擔,而且有著傳承中華歷史文化、發揚中華精神的使命,從本質上講,文物是不同時期文明的體現,需要對文物保護加以重視,設立文物保護機構。當前常見的文物保護機構為博物館和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對文物保護的措施相對專業。但是在接觸文物的過程中,還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文物保護意識,確保文物的安全。
雖然物館在文物保護和展覽上技術上得到了進步,但文物的保護機制上仍然不足,缺乏統一且科學的管理制度。當前,博物館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以及加強機構新建,不斷引進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技術,極大地改善了文物的保管環境。但在很多管理細節中依然存在很多的技術型問題,比如對館內溫度、濕度和照明等環境指標的控制不善,或者體積和重量較大的文物不能利用妥善的措施進行運輸。文物保護的科學技術投入滯后,期以來,對中小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科技使用依然不夠深入,專項技術的利用更是屈指可數。雖然規模較大的博物館已經吸納高端保護技術,但是中小博物館因為資金的短缺,文物保護效果不理想,在創新科技投入上依然滯后。同時,很多中小博物館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不能切實應用先進的保護手段,對于文物的修復更加無從談起,遠遠不能滿足館藏文物的系統化保護需求。
文物展陳存在諸多漏洞,例如,很多博物館的溫濕度和文物的保管要求不符合要求,導致文物在陳列環境中受到光照及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從而發生損壞。例如,博物館文物陳列柜是透明材料,文物較易受到紫外線照射,從而因氧化劇烈而損壞。文物在陳列擺放的過程中會因自然環境的影響受到破壞,如書籍、字畫等在陳列時會受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如果沒有控制好博物館內的濕度可能還會導紙張出現褶皺等情況,使字跡變得模糊。如果長期在不適合的環境中保存與陳列,文物就會逐漸失去原本的色澤,一些質地比較脆弱的文物會遭到腐蝕,影響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進行。由于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文物管理不夠重視,缺乏良好的文物保護意識,導致文物在陳列環境中受到光照及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從而發生損壞。此外,若博物館中沒有做好遮光措施,紫外線直射文物會加快文物的氧化,給文物帶來嚴重的損傷。主要是由于博物館陳列設計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環境建設不到位,更沒有將現代科技進行合理的應用,無法實現對文物的科學保護。
博物館的部分管理人員對文物保護的安全意識和保護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意識,思想陳舊滯后,沒有充分考慮到文物的存放條件,甚至將文物隨意堆積存放,沒有符合本館實際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法、方式欠缺,始終以人工管理為主,無法與先進的管理思想相結合,缺乏文物保護的細致思維,不能留心觀察和記錄文物的狀態,許多問題不能得到妥善地處理,文物的價值和內涵,得不到全面地展示,以致文物保管工作落實不到位,甚至發生文物遺失現象。主要體現在對陳列文物細節變化的觀察不夠認真仔細,缺乏耐心和細心。例如,可以通過在博物館展覽過程中,對于一些書畫類的文物,可能存在掉粉、褪色的現象,但是從業人員沒有注意這個現象,也就無法做到及時處理。陳列展示文物時需要保證陳列的環境,需要考慮到溫度、濕度、光照、輻射等因素。同時文物在展區和庫房轉移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人為因素的影響,進而存在較大的損耗風險。
提高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樹立主動的文物保護意識。在博物館工作中,工作人員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工作人員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還應擁有非常高的文物保護意識。這就要求相應的管理部門應根據發展與工作的要求進行培訓工作,打破傳統思想,明確崗位責任,制定出崗位標準與管理準則,設置績效工作制,將管理責任進行科學劃分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訓來提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法律意識,并將其充分地落實到平時的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博物館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陳列與保管工作時應密切關注文物的變化情況,并隨時做好修復準備;此外,博物館工作人員還應在不斷學習中提升修復技能,熟練使用文物修復設備。
《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要對保管工作制度進行健全與完善,不僅要妥善保管、詳細編目、確切鑒定,還要清楚賬目,對藏品實行科學化管理。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步驟。其中主要有藏品的注銷、接收、鑒定、登賬、分類、編目、建檔、入庫、定級、排架、提用以及統計等工作。第二,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主要有設備、設施檢修制度、出入庫管理規定、復制制度、安全管理守則,以及藏品征集、修復、分類、檢定和消毒等。在實際工作中,還要不斷對制定的制度加以完善。第三,增強博物館全體員工的法律意識。借助相關法律法規,有效指導員工的工作和業務,幫助他們牢固掌握并熟練運用博物館文物的法律法規工作。第四,充分發揮出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作用。在管理藏品的過程中,通過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博物館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管理人員應當重視文物保護技術的引進,學習并引入一些與時俱進的文物保護理念,強化自身能力,掌握更多的文物保護知識,保管和陳列工作人員需要對文物環境加強技術研究,通過先進的技術對當下影響文物的各項因素進行監管。近年來,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的開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環境差,為進一步推動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與落實,首要工作就是對博物館現有的文物陳列與保管環境進行改善,營造一個良好的文物保護環境。一方面,擴大博物館的建筑面積,將不同種類和不同材質的歷史文物進行分類保管,同時要做好明確的標識,控制文物的保存溫度、濕度等,嚴格按照相關的陳列與保管標準開展工作,科學、合理地進行文物陳列與保管。另一方面,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現代化的博物館,對館內的藏品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如對待字畫類的文物,要對陳列室以及保管室內的溫度、濕度以及光線等進行全面的科學驗證,找到最合適的陳列條件,以免文物在陳列的過程中受到博物館內環境因素的影響,對文物造成損壞。
在展館內加強文物修復和保護原則的分析,可以確保文物的有效存留。一方面,加強博物館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引導從業人員轉變傳統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式,實現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博物館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培養,使他們充分了解文物價值,并利用現代修復技術保護學術文物。館內工作人員應做到對文物陳列情況的實時掌握,工作人員要實時掌握文物陳列的變動情況,并且及時根據突發或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應對和解決的方案,加強對博物館文物陳列的監控,時刻在文物陳列工作中落實文物保護規范,完善文物陳列工作中的各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