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輝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河南 漯河 462300)
中國古代文學蘊含豐富的內容,在教學實際中面臨一些問題,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還擔負著文化的傳承使命,因此應該積極改善傳統教學方法,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地發展。
目前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還面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還需進一步深入分析,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措施。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教育行業會更加重視專業技能方面人才的培養,逐漸忽視了中國古代文學相關方面的教學引導。目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課時設置不夠合理,甚至不斷在減少,這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該課程的深化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具有其獨特的課程特征,教學任務較為繁瑣,且教學實踐跨度大,如果削減課時則很難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中國古代文學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教學框架十分龐大,若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知識積累,學生無法建立更好的基礎理論,不利于有效地掌握課程重點。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課時縮減,將理論內容一筆帶過,只是突出實踐課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適于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發展,學生的文化素養無法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目前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學體系中,還存在教師講授方法的滯后性問題,與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相符。當前我國古代文學課程主要是以分段式教學為主,這種方式比較傳統,且容易使得課程出現割裂的現象。中國古代文學授課模式單一、守舊,雖然能夠呈現不同歷史特征的優勢,但課堂氛圍十分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注重授課階段的教學內容,卻忽視了課程的內在規律及關聯,使得學生無法更加完整的去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面臨創新改革,需要提高對該課程教學的重視度,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素養的根本需求。
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發展應該充分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推廣,以提升師生對該課程的重視度,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規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師需要改善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借助當今網絡平臺優勢積極推廣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內容,以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編輯有關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相關的文章,或者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圖片,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另外,在推廣過程中還能獲得更多來自于社會或學生群體的反饋,更有助于中國古代文學教師改善教學方案,達到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時,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現代網絡化時代環境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應該更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國古代文學教師要合理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將課程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也可以構建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網站,教師將整合的課程要點內容發布在網絡平臺上,學生隨時都可以進行學習和拓展延伸。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學習庫,可以及時獲得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搜索相關內容進行深化學習。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實現有效的師生交流,學生的問題可以及時獲得在線教師的解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
為了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實施的有效性,應該設置相關選修課程,進而更好地成為教學輔助課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設置選修課程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還能夠與專業課程有效結合,形成更好的教學結構,有助于豐富學生學習內容,開拓視野[3]。重視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通過選修課與專業課合二為一的形式,完善了教學體系,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對文學作品的深入分析,挖掘作品中的現實意義,才能引導學生理解古代文學的內涵和表達。教師要通過有效地剖析文學作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品中的豐富力量,提升學生的文學藝術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精神文明。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探討的空間。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并針對學生面對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解答,可有效提升學生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內容豐富,在教學實踐中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師要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改善教學活動中的不足,為學生營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進而達到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