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縣青山鎮民族中學,貴州 黔西南 561503)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當前的教育逐漸對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新理念,提倡啟發式和引導式的教育方式,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開闊學生知識面。由于物理知識抽象性與邏輯性比較強,對于剛接觸物理學習的初中學生來說,難免學習難度增加。基于此,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實際,采取利于學生輕松學習與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思維導圖”方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親昧。
思維導圖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表達方式,通過結合圖形和文字的形式,將知識點簡化、整理、結構化,將重點知識直接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快速地將重點知識記在心中,這樣就會減少課堂教學的冗余過程,節省了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從而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思維導圖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啟發發散性的思維,通過其特有的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將主要知識直接明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但是,由于思維導圖的簡潔性,使得很多知識不能夠被詳細地羅列出來,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知識講解,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來回憶并且在腦海中浮現知識,這樣就會在無形當中鍛煉初中學生的記憶能力與發散性的思維。
思維導圖的構建需要充分地理解知識,只有將知識理解透徹了,才能夠簡化知識,從而構建思維導圖,在構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地總結并且回憶所學的知識,并且能夠辨析主次和重難點,而教師在構建思維導圖時也能夠起到啟發學生的目的,這樣就會逐漸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用途和作用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思維導圖可以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運動的快慢》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內容。在運動的描述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了第一個知識點:機械運動,即物體位置的移動。第二個知識點:參照物,即選定不動的物體可以作為參照物。第三個知識點: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教師可以畫出簡單的思維導圖呈現這些知識點,通過回顧知識開啟本節課的講解:既然有運動,必然就會出現對運動快慢的比較,這樣就可以引入主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運動的快慢一般用哪些物理量來描述呢?相信很多學生會想到速度這個物理量。這樣的課堂導入既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識,也順利地開啟了新課的講課,既對學生的知識進行了查漏補缺,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新課的興趣。
現代教學提倡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不僅可以節約課堂的時間,同時也能夠通過新式的教學方式激發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通過自身的板書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這時就需要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做出簡單的板書,以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教師可以將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放在一起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講解: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而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而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理解并且記憶物態變化的過程以及概念,會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通過這種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授課,會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課堂教學不能夠少了課堂互動這個環節,而很多情況下,學生會提問討論一些與主要知識無關的內容,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所以,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改善這一現狀,其中思維導圖就是比較有效地引導學生討論互動的教學模式。下面是本人關于思維導圖在課堂互動環節運用的一些策略。
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填下列表格。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會逐漸理清凸透鏡成像是物距和像距與焦距的關系,并且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得出成像的性質。例如當物距大于 2倍焦距時,呈現縮小、倒立的實像,并且像的位置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照相機就是運用了這種成像的原理。學生在填此表格時,不僅需要親自動手實驗,還需要回憶總結成像的特點,這樣就會在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這樣通過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課堂討論和互動,不僅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情義,同時也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將知識點進行了結構化的整理。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提倡與重視,幾乎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運用到思維導圖,通過發揮其結構化和邏輯化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記憶、整理和理解知識點,初中物理教師通過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引導學生理解理論物理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開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