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第三中學,貴州 凱里 556000)
在我國很多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中,教育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以筆者曾對田沖村教育情況的研究為例,在當地普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教育資源短缺、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在教育發展面前,很多這樣師資力量薄弱地區的學校教育可以通過網絡教學來解決。網絡環境帶給農村學校教育,以及歷史課堂教學的,不僅是教學資源的補充和豐富,更能轉變師生的教育學習觀念和學習積極性。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合網絡教學,第一,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歷史課堂;第二,可以借助網絡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第三,網絡環境也能幫助學生拓展歷史知識面,獲得更多歷史課外延伸知識,由此可見,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合網絡教學具有積極作用。
通過對我國一些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歷史教育情況進行研究,可以發現教師教育觀念滯后和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不足還是比較明顯的。一些歷史教師即使有機會接觸網絡教學,也并不樂于將其與歷史課堂結合,而是更傾向于用傳統的授課手法,單純用課堂口述講解的方式進行歷史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時記憶混亂,缺乏學習興趣。
歷史學科多為細小的復雜知識點,需要大量的記憶,但是當前高中歷史課堂中普遍存在課堂知識容量不足,教師沒有時間講解繁多的歷史知識點,且教學多采取“一刀切”的統一教學方式,沒有針對學生歷史學習個性化需求進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嘗試。
歷史學科的學習不是簡單的記憶背誦,而需要在學生在歷史事件和知識的學習中掌握分析、推理、反思、判斷等能力,并將這些能力與現實生活結合,將歷史學科知識活用于當下。但是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學習模式比較刻板,忽視了學生歷史思維的鍛煉,經常讓歷史學習淪為單純的記憶。
針對當前教育中存在的邊遠地區師資不足、歷史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堂知識容量少、學生歷史思維難以得到鍛煉等問題,都可以通過網絡環境下互聯網教學技術的使用來改善。在網絡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網絡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歷史教學內容的厚重和深刻并不違和,并要積極的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網絡技術方法,通過網絡教學環境塑造和應用,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例如,很多學生對歷史事件并不能條理清晰的記憶,存在知識點記憶混亂、年代錯亂等問題。借助網絡環境,教師可以運用網絡上的歷史影音視頻資源還原和重構歷史場景,讓學生更直觀的觀看和學習歷史知識。這樣不但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能讓原本復雜混亂的歷史事件在課堂講解中更邏輯清晰、便于記憶。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知識點繁雜、歷史事件時間跨度大,學習存在一定的跳躍性,學生在知識整合、高效學習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環境和技術制作歷史時間軸、歷史事件思維導圖,并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課本中沒有提及,但對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有幫助和影響的內容補充進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學科內容。這樣網絡環境下課堂教育方法的創新,能讓課堂知識容量增加,且讓各部分知識的銜接更加合理化。
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幫學生建立立體的歷史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對歷史事件和現象進行分析,而歷史思維的訓練中,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很廣泛。例如,在講“羅斯福新政”時,教師運用網絡資源,可以先展示這一知識點的思路圖,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討論,讓學生理解分析美國經濟在這一新政中的作用,再逐步通過穿插的網絡資料、視頻等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分析課本知識背后反應的歷史規律,逐步訓練形成歷史思維。另外,網絡環境下,通過網絡微課、微信學習群討論、網絡視頻課與網絡歷史紀錄片等資源的共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碎片化時間學習歷史知識,構建碎片化學習習慣和模式,這也是網絡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了很多便利,充分應用網絡環境,是補充師資不足、歷史教學效率低等問題的有效方法,值得廣大教師進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