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桐梓縣九壩鎮中心學校,貴州 遵義 563299)
高中歷史雖然是一門副課,但它對學生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生通過學習歷史,了解中國幾千年來的發展故事,拓展視野,增長學生見識,讓學生從歷史的大海中學會看世界,認識人生,面對學習、生活等,這是除了歷史課別的課程教學無法實現的。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人才在社會競爭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明顯,為此教育界在教學中的也努力做著一定的調整,為在教學中培養適合時代發展的人才,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努力把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所以,作為高中歷史老師,更要有發展性的意識和眼光,在教學從學生知識、創新、思想、見識等等方面入手,發展性地進行歷史教學,實現對學生的發展性培養。這樣才能把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目的落到實處,也才能使核心素養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的各個階段,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下面本人就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根據,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課堂,首先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保證教學過程中的針對性、有效性,更要保證學生的學習節奏感,目標性。因此,作為高中體育老師,我們要立足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發展性學習,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并確立和構建歷史課程教學目標的總體框架結構,使教學更加有序。高中歷史老師,想讓高中歷史教學發揮它更深遠的意義,就不能只盯著課堂上的質量和成績,要深入研析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概念,把核心素養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聯摸清,理順,準確把握課程思想,有意識地優化教學設計,設計有長遠性,發展性的目標,體現歷史學科本身的育人作用。只要老師在科學的目標導向中,根據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主體性、個體差異性,并充分了解他們的歷史認知水平、學習情況,就能結合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出不同階段教學發展目標,保證學生歷史成績的提升,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及設備在各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學與創新學習提創造了條件。歷史內容龐雜、繁復,在教學過程中只靠一本教材,憑老師講解,不要說窮盡相關歷史資料,實現生動的教學,就是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更不要說憑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實現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目的了。在信化時代,作為高中歷史老師也應把教育教學致力于信息化建設上,尊重學生主觀認知和成長規律,圍繞核心素養,結合歷史教學課程內容的需求,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更加適合他們的學習問題情境。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中國發展的歷史非常久而,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文獻,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課堂的需要,為學生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且能夠反映當時歷史本質的資料,創設探究性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協作討論。這樣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及對相關能力的掌握。老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圖片、聲音、視頻等,再現歷史故事細節,為學生呈現客觀的史料,引導學生認識真正的歷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這對歷史教學,還是學習都是一種積極推動。
任何學科,包括語文都沒有歷史更有情感,更有溫度,所以我一直認為,學習歷史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歷史中偉大人物,偉大戰役以及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斗志斗勇的經歷的等,都能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改變老師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傳統模式,讓教學的目的以學生全面發展出為發點,使學生增長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歷史內容、故事,促使學生優秀的品的形成,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其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實現情感目標與核心素養目標的教學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歷史學習是最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也好,還是讓核心素養引導歷史課的教學也好,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更有利于實現高中歷史的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