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陽縣燕趙鎮中心學校,河北 曲陽 073100)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測、導、延、寫、評”等幾個模塊和步驟。對于這五個模塊,教師在課堂上要會傾聽,會引導,會點撥,會啟發和會歸納,要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思”等眾多能力。該模式適用于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教學,隨著年級的升高,每個教學環節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教學思考和二次備課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
又稱“預習檢測,注重落實”,時間為5分鐘左右。根據課前教師提供的自學要求,設計有效的練習題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和水平。或字詞默寫,或音形義鞏固,或課文內容的概括,或重點句子的理解感悟,或寫作特點、結構布局的訓練等,并當堂完成。設計問題要考慮好難度、跨度、梯度、廣度、密度等。
學習貴在引導,更貴在自悟。這就是自我知識火花的點燃。“測”則指向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而也對教師“導”的環節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思考。
針對這一環節,對預習作業如何布置,布置什么,如何檢查;針對預習作業的反饋,如何進行語文課堂的“測”的教學;針對“測”的結果,接下來又將如何組織“導”的教學等問題都需要通盤考慮在內。
又名“熟讀精思,導學感悟”,時間為20分鐘左右,是模式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地讀文,邊讀邊理解。可以抓住典型的、精彩的語言信息得形得意,或內容描述精彩之處,或語言表達經典之處,或語言理解難度精髓之處,或語言形式呈現的特別之處,或標點出現感觸之處,或語言和內容的矛盾之處,等等,總之不要面面俱到,要學會取舍。或采取朗讀指導法理文,或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悟文,或采用比較法解文,或交流合作梳文,或采用填充補白、原文對照、圖文對比、質疑重構等方法學文。
無“導”學的課堂是放任的牧場,只有精簡的“導”學,才能激發學生的領悟能力,它是語文素養能力達成的關鍵,是橋梁,是知識內化和形成的沸騰點。如何實現長文短教,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難題,如何取舍,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切實掌握有助于寫作方法的能力?此環節教學,絕大多數教者關注的是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少數會重視語言的表達形式。而我們模式教學的目光不僅要放在內容的理解上,更要去關注文章的語言表達形式。
又稱“拓展延伸,思維擴展”,時間約5分鐘左右。此環節根據課文個性不同,進行適度拓展,或知識延伸,或教學補白,或同類文對比,或思想深究等。教師在課外練習的設計布置上,在創新課外練習設計的形式和內容上,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使用課本,甚至跳出語文課本,為后面寫作點的生成架橋鋪路。
拓展延伸是學生遷移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這就是閱讀能力的當場檢測,也是課堂指向寫作的生成點。如何寫作?方法指導很重要,針對此片段,我們關注的是提示語的內容(神態、動作)和提示語的位置。再延伸一篇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片段,引導學生體會使語言表達生動的方式,學生領悟了門道,自然愿意身體力行,嘗試學習、進步。
又名“結晶納髓,學以致用”,時間約10分鐘左右。重點根據課文特點,或句式、修辭、結構等表現形式去設計練習寫話。旨在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寫作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實踐過程中,還要不斷反省:“測”是否能基于學生的預習效果?“導”能否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延”能否利用課堂與文本資源,抓住要點進行適度拓展學習,能否基于學生的認知和文本的需要具有探究價值,并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或情感價值?“寫”能否根據課文的寫作方式進行練習寫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效果?還能不能優化或者組合,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即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采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并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體。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征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準》建議:要“采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僅是新的教學思想,它應該是一種理論,更應該是一種教學行為,它不應該是固化的,應該把這種教學思想深諳于心,化為行動。我們要不斷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學習和借鑒教師和單位的經研究驗,努力提升自身參與模式教研的興趣和熱情,加強解讀不同類型教材的能力,推進模式教學的教研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