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藝術設計職業教育生態觀之所以會存在,就在于社會需要更多有擔當的藝術設計師,能夠對大眾的審美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而不會扭曲大眾的審美,使大眾形成不健康的消費觀。藝術設計教育生態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而為了藝術設計教育能夠發展地更加平穩,也應該找到藝術設計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并落實改革方案。
國內的設計院校在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就迅速壯大,有越來越多的藝術高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人們可選擇的藝術專業也越來越多,但是,也因為這種現象,導致藝術設計院校內部一篇混亂,很多高校只是在盲目進行擴張,但是并沒有考慮到設計院校的長遠發展,且因為過于注重學生的數量的增加,對學生的標準放寬,只會使得學生的質量嚴重下降,并且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也因為藝術設計人才的素質水平得不到保障,導致社會藝術產品的發展也得不到保障。
社會藝術產品的發展的不理想使得國內的設計界也真正意識到了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性,不但開始重視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也開始重視藝術設計職業的培養模式的制定,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實需求的提升,當代藝術設計教育問題必然會得到顯現。
藝術是高于生活的,但是也是來源于生活的,并且,藝術設計是服務于生活的,所以藝術設計專業也應該存在和現實生活貼合的部分。而藝術設計教學也要求學生必須要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之后,進行啟發式思考,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創意的空間,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設計能力,而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也不能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藝術設計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對美的觀察能力,因為藝術設計專業更加重視學生的設計素養和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設計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不論是教學的方向還是教學的方式,都有非常大的差異,但是因為藝術設計專業也屬于人文類專業,因為藝術設計專業也需要學生了解更多的綜合性的知識,而想要使藝術設計專業突破傳統教育教學的桎梏,就可以通過生態教育觀,因為生態教育觀已經幫助了很多學科脫離了發展的瓶頸,推動了各個學科的發展,而不同學科對生態教育觀的看法也有所差異,只看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生態教育觀,那就是找到藝術設計教育專業的教育內容與教育目標的平衡點。
就現階段而言,就業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而且就業形勢的嚴峻不僅僅是學校或者學生的問題,就業問題已經是一種社會問題,而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如果僅僅只是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是無法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的,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通識應用能力,也要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而通識應用能力也就是指創造能力、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這些能力是不局限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使用的,通識應用能力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可以使用。而對學生通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職業素養,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而學生的職業生涯也會因此而更加平坦而順利。
教師應該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提升,又或是采取的教育方式不正確,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現在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總是會采用訓斥的方式教育學生,而學生又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難以跨越的橫溝,但是真正地探索其中的問題,可以發現,教師和學生之間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都是因為缺乏有效而平等的溝通,教師應該采用對話溝通式教育,在藝術設計教育實踐環節,以設計思維和設計興趣引導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投注更多的精力。而通過藝術設計教育實踐環節,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設計興趣。
當下,我國的藝術設計職業教育正好是處于轉型的階段,也就意味在這一階段中,我們需要找到藝術設計職業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推動藝術設計職業教育的發展,而生態教育觀能夠有助于學生發展,也能夠有助于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幫助藝術設計教育達成教育目標,并且更加深入地完善其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