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專業技術職務評審中心,山東 煙臺 264000)
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和管理工作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發揮職稱評定在人才評價中的“指揮棒”作用,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職稱評定體制機制與服務體系,強化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管理培育。
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須以落實落地職稱制度改革做支撐。因此,應鼓勵和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建立基層高級職稱制度,注重向基層和一線傾斜,開展基層工程技術、基層衛生、基層農業、基層中小學等系列基層高級職稱評審,將選派到農村開展技術指導、項目幫扶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其業績貢獻作為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要有一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不斷推動人才向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流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應堅持把品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首位,重點考察其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員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克服唯學歷、唯論文等傾向,增加技術創新、專利、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等評價指標的權重,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對于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職稱評定,可不受所學專業限制,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貼近基層工作實際,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提高工作量、業務能力和基層工作年限等評價權重。
近年來,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不斷呈現,經濟社會出現了許多特色行業人才和新型崗位人才,適時做好這些新型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顯得十分迫切。因此,各地應結合當地行業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步開展中醫治未病、云計算、快遞工程等特色新興專業人才產業職稱評審系列,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活力,為促進人才多樣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限制,允許非公經濟組織中的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根據評審標準條件,結合自身學歷、業績等情況,直接申報中級職稱資格。對確有真才實學,專業技術工作業績顯著、貢獻突出,且符合高級職稱資格破格條件的,也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資格。
暢通高層次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申報渠道,對博士、海歸等高層次人才以及業績突出的非公領域尖端緊缺人才,放寬申報資歷、任職年限等條件,允許直接申報高級、正高級職稱。落實做好關心關愛援藏、援疆、援青專業技術人員及執行國家重大任務的專業技術人員(比如新冠疫情期間援鄂醫療隊)職稱評定傾斜政策。
推進職業資格與職稱制度有效銜接,打通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貫通通道。鼓勵復合型人才申報職稱,已取得一個系列(專業)職稱并聘用在相應崗位上的專業技術人員,結合從事工作再申報評審或報考其他系列(專業)同級別的職稱,可不受所在單位崗位限制。
建立健全職稱評審信息管理系統和職稱證書查詢系統,加快職稱工作信息化,簡化申報材料,推行電子證書,推進“一次辦好”和“全程網辦”,推動職稱申報評審的信息發布、網上申報、網上評審、證書辦理、統計分析等一體化管理,提高職稱評審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專業技術人員。
評委會建設和專家評委選拔是高質量高標準評價人才的關鍵。加強評審委員會組織建設,完善評審委員會核準備案管理制度,明確界定評審委員會評審專業和人員范圍,健全職稱評審委員會工作程序和評審規則。加強職稱評審專家庫建設,組建涵蓋各系列多種專業的專家信息庫,將符合條件的知名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科骨干和基層代表納入管理,評委專家實行任期制,簽訂專家責任書。加強評委專家隊伍建設,嚴格入庫評委條件,實行動態管理,定期調整補充、考察培訓,完善退出機制和倒查追責機制,為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奠定堅實基礎。
進一步厘清用人單位、主管部門和呈報部門職責,明確責任,全面落實推薦公示公開制度,推行全程留痕管理,接受社會監督。落實“個人申報、民主評議推薦、單位審查、主管部門審核”的管理辦法,用人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是申報推薦、材料審查和公開公示的責任主體,畢業證書、成果獎勵等佐證材料由用人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凡未經逐級審核同意并填寫審核意見的材料,一律不予受理。實行“誰審核、誰簽名,誰簽名、誰負責”的管理責任制,對申報、推薦、評審等開展全過程監管,確保職稱評定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職稱評定涉及人員切身利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建立評審情況通報制度,將評委會掌握的原則和意見,第一時間通報給有關部門單位,并采取多種方式宣講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嚴防濫用行政權力干預職稱評審,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紀檢人員參與評審,認真辦理來信來訪,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對評審工作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采取職稱評審與年度考核掛鉤、納入黑名單等措施,營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職稱評定環境。
職稱評審的誠信建設直接影響評審結果的公平公正。因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培育應首先做好誠信體系建設,倡導誠實守信和敬業精神。著力健全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罰機制,建立職稱評審違紀違規信息檔案,并作為失信信息錄入社會信用清單。對違背誠信承諾、弄虛作假的申報人員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其當年申報資格,且五年內不準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對審查把關不嚴或違反紀律、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和人事管理權限給予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是提高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職稱申報的重要條件。加強繼續教育工作,對于建設高素質、創新型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組織形式上,實施“互聯網+繼續教育”,應根據各地各企事業單位情況和行業特點,采取集中學習、遠程教育、專題輔導、講座交流和自學等多種學習方式,重在學以致用,取得實效。在培訓內容上,可涵蓋政治法律、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科技創新、創業就業、職業道德等多種知識門類。在學時認定上,可多種形式進行認定,比如參加“學習強國”等網絡學習、發表論文等,均可以進行學時折算認定。
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是提升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以高層次、“高精尖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為重點,以提升創業創新能力為核心,發揮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基地引領作用,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高級研修項目,強化創新研發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不斷強化人才素質、激發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