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科技宣教和生態文化旅游服務中心,貴州 荔波 558402)
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的有效途徑,以其參與形式的多樣性、參與主體的廣泛性、旅游效益的綜合性,尤其是能促進城鄉文化交流和統籌城鄉發展而受到各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歡迎。它是在觀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規旅游基礎上的提高,是對傳統常規旅游形式的一種發展和深化,是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進行開發的一種旅游類型。鄉村旅游因其廣闊的市場前景,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已經成為推動城鄉和諧建設、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瑤山瑤族鄉鄉村旅游以自然生態、農耕景象、農民生活、農家習俗、民族特色吸引于人。瑤山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民族文化資源底蘊深厚,交通較便利,政府政策良好。近幾年來,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荔波旅游以來,我鄉依托絢麗多姿的自然生態和少數民族文化,特別是借助地處大小七孔景區的中間地帶和國家3A級景區—瑤山古寨景區提質擴容的成功,發展以“品農家菜、住農家屋、游農家景”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初步形成了自然生態游、瑤文化體驗游和鄉村農家休閑游。除此之外,夢柳布依小鎮、撈村峽谷風光帶、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之一—拉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古老的瑤寨—懂蒙、瑤山雞、瑤山特色密柚、瑤山血橙、瑤山旅游產品(干筍、野香菌、野生花椒、瑤繡)等等都是遠近聞名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鄉農家樂接待達400余戶,旅游從業人數達3800余人,僅2018年,共接待游客160萬人次,游客滿意度高達98%,旅游收入突破5000萬元。
近年來,瑤山旅游得到國家足夠的重視和長足的發展,夢柳布依小鎮、瑤山古寨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鄉村旅游點通過景區提質擴容后得到有序的規劃和開發,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但區域內還存在很多規劃、開發不盡科學的地方,諸如紅光村界排農家旅游接待點和撈村峽谷風光帶,基本上是自發組織,規劃意識淡薄,各自為陣,盲目開發,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
鄉村衛生觀念落后,飲水和廁所的衛生條件都比較差,對鄉村旅游突發事件的安全應急系統保障還不夠完善,缺少必要的消防設施和醫療服務設施。
大多數都是簡單的吃喝形式,比如幾間房子、幾張桌子、喝喝茶、打打牌、釣釣魚、吃吃飯,項目較為單調,缺乏新意,民族娛樂文化不完善。
鄉村旅游景點設施基本上都是村民自己建設管理,缺乏專業的策劃、管理經營、營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管理不規范。
在鄉村旅游產品的宣傳力度上不夠,宣傳策略缺乏重點突出,宣傳方式和手段單一,沒能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特別是互聯網等現代傳媒作用。
鄉村旅游的發展,當地政府應該要起主導作用,要有明確的思路和具體設施,有利于鄉村旅游發展的軟硬環境需要加強建設。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解決農村問題,推動農村持續全面進步的戰略范疇。
應利用自己的資源打造具有瑤山特色的鄉村旅游模式,發展一些游客感興趣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植物園、森林游樂園、漁場、采摘、垂釣、民族特色文化等旅游產品。
鄉村旅游必須要進行科學規劃和精心指導。既要鼓勵發展、又要控制總量,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科學性,要全面分析當地的特色、優勢和不足,綜合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制定規劃,明確各區域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實施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政府應組織相關管理者到外地學習成功的經驗,引進專業的人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對服務人員的旅游知識服務、本地風俗文化和風土人情等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促進農村旅游人才的培養。
要進一步加強旅游宣傳力度,建立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參與的聯合宣傳機制。通過制定合作優惠政策,實現與旅行社的聯姻,促進旅游景區和企業之間的交流,針對性地拓展客源市場,實現游客結構的合理化。
鄉村旅游的主體是農民,動力在農民。只有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依靠農民的智慧,發揮農民的積極性,當下,要充分利用開展“村社合一”契機,把更多農戶納入到瑤山鄉村旅游發展的大潮中來,不斷壯大旅游實體隊伍,這是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根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