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芮 云南藝術學院
形體動作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日常訓練中需要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生引起重視。本文將著重闡述幾種有效的形體動作訓練方法,希望能夠引發更多專業人士的思考,進而引起更為廣泛的探討,以期為本專業的進步帶來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人的上體部位是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心情起伏的重要因素,上體部位包括人的頭部、肩膀、胸部、上肢及髖部等,通過靈活自如地進行上體扭轉、彎曲、舒展等訓練,能夠有效提高戲劇表演的感染力、準確表達人物特征。因此,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戲劇表演者需要注重上體部位專項訓練,可巧妙利用芭蕾基本功進行訓練突破,但需要注意的是,戲劇表演形體的訓練與真正的芭蕾舞訓練有所區別。芭蕾基本功在進行訓練時對柔韌度的要求非常高,而戲劇表演形體訓練在利用芭蕾基本功進行訓練時,可酌情降低對柔韌度的要求,重點強調通過芭蕾基本功來訓練身體的協調性[1]。
形體放松訓練是形體動作訓練中的重要基礎部分,一方面,通過讓戲劇表演者的全身肌肉呈現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有利于戲劇表演者緩解身體的僵硬,更好地調整全身肌肉,準確地展現表演過程中的所有動作;另一方面,通過放松訓練,戲劇表演者能夠更快進入表演狀態,忘記環境的嘈雜,全身心投入自身的表演中,有利于戲劇表演者未來的創作和創新。放松訓練包括松弛練習及張弛練習。形體訓練中松弛練習的目的是緩解肌肉緊張,同時降低動作的僵硬感。教師應要求學生放松身心,摒除雜念,進入一種輕松、忘我的創作狀態,使形體的表現質量及創作效果達到自由且充分的松弛。在形體練習中,最初開展練習形體松弛是戲劇演員進入創作環境的基礎,能讓身體的各個器官受自身支配,不會出現多余的肌肉緊張。這種方式能夠讓戲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或感受過程中的感受質量得到提升。戲劇演員可以通過松弛練習將自己的形體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肢體感知對于戲劇的形體訓練而言是重中之重。在完成松弛練習后,戲劇演員需要開展張弛練習。張弛練習是為了讓肌肉動作具有非常強的感知能力。
在開展張弛練習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處于一段舒緩的音樂中,平躺在地面上,雙手手心向上,輕松放置于身體的兩側,讓學生閉上雙眼,讓全身得到有效的放松,在放松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調整呼吸頻率,每次呼吸應將氣盡量完全吐出,吸氣時應將胸腹腔吸滿,如此反復才能感受到節奏的韻律感,并在活動身心的過程中提高身體支配力量。例如,常見的抬手、轉頭、起身、坐下,用身體上下各關節做前后的波浪及側泵練習,能夠逐漸讓身體進入放松的舒適狀態,使全身肌肉得到舒展。戲劇演員在舞臺上的形體動作,直接表現了情感的表達及內心感受的表現,是一種無聲的語言,無論頭、肩、胸、手臂等上體部位的動作還是下體部位的動作,其實都能夠展現出其所飾演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體現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形象的緊張或者放松狀態。相比于聲音對戲劇演員而言,形體動作有時更能感染觀眾,能夠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形體動作是舞臺形象的重中之重,也是舞臺形象對外交流、表達思想的重要方式。形體動作之美應符合藝術表演的審美要求、審美規律及審美目的,進而讓藝術的美感及文學的美感能夠有效碰撞,形成感性的形態。
具體來說,在日常的形體放松訓練中,訓練者可以通過舒緩的音樂將自己帶入舒適輕松的意境中,讓身體得到足夠的舒展,讓全身肌肉得到放松,隨著音樂不斷進行深呼吸,每次呼吸都要“飽滿地吸氣,干凈地吐氣”,經過幾個循環過后開始進行簡單的延展動作,包括抬頭、伸腿、彎腰及轉身等,再通過身體做前后波浪訓練來進行肌肉的深層次放松,從而將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總而言之,放松訓練是形體動作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戲劇表演者的身體得到舒展,避免出現肌肉僵硬的情況,有利于戲劇表演者更好地進行人物個性的表現[2]。
戲劇表演者要根據不同故事、不同情節環境做出恰當生動的肢體動作,但很多情節環境不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表演者難以作出自如的反應[3]。這就需要表演者進行關于環境想象的訓練,更好地進入情節和情緒中,進而更好地完成形體動作。
具體來說,在進行環境想象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燈光和道具等全方位配合,為學生創設貼切的物理環境,讓學生的心理得到足夠的暗示,并逐漸將自己融入環境中,進而做出恰當的肢體動作。在具體訓練中,教師可通過變化情節讓學生呈現不同的情緒,如憤怒、大喜過望、哭笑不得等。此外,隨著訓練的持續和深入,物理環境因素可以逐漸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自己的環境想象,進而做出肢體動作,提高學生的環境想象能力,使學生未來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更加順暢自如,讓戲劇表演更加飽滿。
在戲劇表演的形體動作訓練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人物模擬訓練,即對特定環境人物的神態、肢體動作等進行模仿訓練,幫助戲劇表演者在后期表演過程中更恰當地體現特定人物的群體特點,如貴婦人的走路姿態和妝容整理姿態,王子的步態和上體部位特點,盜賊的步態、神態和習慣動作等[4]。在具體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模擬特定人物的形體動作,并逐漸理解每種形體動作背后的意義,體會不同人物不同的內心帶來的形體表現差異,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揣摩人物形象,進而將更全面、飽滿的人物呈現在舞臺之上,讓戲劇表演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特定人物的模擬訓練不存在標準答案,不同表演者對模擬人物的理解可能存在不同的角度,因此在表現方式方面也存在差異。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秉持求同存異原則,以“能否打動人心”作為標準,不可一概而論。
演員是藝術創造中的主體,也是做動作的人。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必須認識到形體的動作張力及節奏表現直接呈現的情感波動及情緒的傳遞[5]。形體動作能夠給予觀眾最直觀的感受,相比于演員所念的臺詞,形體動作具有更高的震撼力及吸引力。
戲劇表演不是單純地依靠燈光、布景等方面的技巧來吸引觀眾,還需要演員來渲染氛圍。演員應做到形神兼備地塑造舞臺形象,通過自己塑造的舞臺形象來吸引觀眾,讓人物形象本身的情感感染觀眾。戲劇演員呈現舞臺形象的藝術外型,不僅要運用表情和語言,還要運用形體動作,從而展現更復雜的情緒和內心世界。演員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想要達到預定目標,就需要依靠形體輔助,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考慮如何針對這一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分析,提高戲劇的表演整體效果。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要注重形體動作的表現方式及表現效果,讓人們通過形體動作感受所要表達的情緒。
例如,戲劇《薩萊托,瑪麗帕》中講述了兩個青春期少女的無聊與叛逆,劇中人物的性格是爭強好勝又不服輸的,在享受勝利的快感后,她們才發現平淡如煙。這一過程中,表演者需要以形體動作展現少女的情緒及在勝利結束后的平靜感,通過動作更好地展現少女的興趣及思想表達,突出少女的態度。通過上述案例,戲劇演員的形體動作能夠揭示人物的個性,表現人物的內心,并不斷推動劇情向前發展。正如皮影戲,不同的動作表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都是利用行動來傳達的。皮影戲中也有非常生動的動作形象,不同的動作形象能夠使觀眾感受到這一人物與其他人物的區別,促使每個人物都血肉豐滿,使觀眾感受到人物的內心形象。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生需要通過動作展現角色的內心,給予人們最直觀的感受。
綜上所述,本文闡述了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訓練方法,包括上體部位的訓練、形體放松的訓練、環境想象的訓練及人物模擬的訓練,希望能夠對戲劇表演專業的發展和進步起到積極作用,并通過本文的闡述激發更多專業人士的思考和探索,真正促進戲劇表演專業不斷前行和突破,為藝術領域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