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明
(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第三小學,江西 撫州 344600)
語文作業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還是老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檢測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督促學生課下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但觀察近幾年的語文作業布置情況,仍存在較多的問題,難以將作業促進小學語文教與學發展的作用發揮出來。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及時反思當前的課堂情況,對其作業布置的方式進行不斷優化,真正意義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小學語文老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需要布置學生回家后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的形式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但其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存在作業形式化的問題,如向學生布置大量抄寫類的作業,由于此類作業的枯燥性,學生只將之看成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在完成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投入其中,完成后也將之扔到了一邊,沒有將作業的作用發揮出來。所以,此種過于追求形式化的小學語文作業,除了會讓學生逐漸失去語文學習興趣,對其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外,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目前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存在所布置作業內容單一的問題,如所布置的作業僅局限于對課堂知識相關的內容方面,如課后的隨堂問題,或者設計一些簡單的課內問題,這些作業的范圍小,難以讓學生在課后對所學知識及時發散思維,同時也不能夠深挖學生的潛能,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動力的保持。
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更好地發展,所以老師的作業布置必須要具有針對性特點,這樣才可以保障其效果。但目前部分老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常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總是給學生布置統一性的作業,這便會出現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很好地完成作業,但另一部分基礎不扎實、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便會無法通過作業內化所學,甚至會出現為了完成作業抄襲他人作業的情況,這將會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無法從學習中找到自信,會拉大班級中學生之間的差距,所以這樣的作業價值不高。
根據對目前小學語文作業的分析,學生面臨任務量和固定化的雙重作業壓力,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過程中,老師要堅持合理性、趣味性、開放性的作業原則,保障作業布置的質量。
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過程中,老師要明確和諧型師生關系建立的重要性,也只有做好此建立工作,學生才會樂趣聽從老師的教導,當然老師也才能夠對學生們進行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從而為因材施教奠基,確保每位學生通過學習能收獲更多。
小學生年齡較小,只有多樣化形式的作業,才可以更好調動學生的做作業熱情,所以,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作業。第一,讀一讀。要求學生課下閱讀所學課文或者課外作文,將其讀給家長、讀給老師、讀給同學,當聽著對他們的閱讀進行評價。第二,畫一畫。學生對繪畫比較感興趣,針對其特點,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繪畫類的作業。如在教學完《翟天佑》課文后,讓學生根據對課文閱讀的理解,對開鑿隧道的兩種方法及設計人字形線路進行繪畫;在學習完《春天來了》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景色進行繪畫;在學習《白楊》課文后,老師讓學生對白楊進行繪畫,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第三,演一演。比如在學習完《田忌賽馬》時,老師可以設計課本劇,讓學生在創作中對課文人物進行琢磨,對其人物性格進行把握,并在表演中對人物形象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開放性作業可以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比如:老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寫讀書筆記、辦手抄報等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選擇,落實因材施教,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及發展奠基。再如:對單一抄寫作業進行優化。如抄寫古詩作業時,可以讓學生給詩配上一幅畫,這樣圖文并茂的作業,能讓學生對古詩文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語文作業十分重要,老師要從對作業設計中的問題進行了解,從開放性、趣味性、層次性等方面,給學生滿足他們需求的作業,將作業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