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濤
航海類專業所培養的主要是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和遵守國際國內海事相關法規、綜合素質好、安全與環保意識強,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級航海技術專業人才。國際海員主要從事于貨物的國際運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我們國家的形象。因此,對于此類專業來說,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同樣重要。然而,受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影響,一直以來航海類專業對于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就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不足,難以成為真正合格的航海人才。為此,需要對思政課教學進行改革,使其為航海人才的發展助力。
在思政課堂的教學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是專任教師的主觀性,若專任教師在主觀上不愿意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加入思政教育的元素。那么,即使他們受到外力強迫,不得不改革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也只是換湯不換藥,根本達不到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目的。為此,院校教師應該從政治思想上進行集體動員,讓教師深刻感受到思政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思政的教學改革中。
思政課程是高職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由于思政課具有普適性,所以當前高職院校所選擇的教材版本都是國家通用的。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專業級別的各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生源質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區別,這就使得通用教材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據此,在教學改革時,教師可以著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校本教材、活頁教材等。
隨著高等教育思政教學的不斷改革發展,高職院校已經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力爭將思政課程改革變為課程思政。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思想素質,僅僅依賴思政教師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學院還需要將思政課程教學融入到學校航海類專業其他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如此,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地感染下,逐漸提升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航海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想要徹底完成思政教學的改革,院校就需要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當作主要目標。如此,教師和學生才能認識到思政課程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改革中。學生也能為明確的目標而努力,最終成為具有愛崗敬業精神、團結合作精神、嚴于律己精神等品質的航海類人才。
思政課程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應該與專業課程相輔相成的。在對航海類專業的思政課程進行改革時,教師不能僅將目光局限于思政課程本身,而是應該將其與航海類專業特色相結合,著重于培養學生從事航海類崗位所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如此,既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思想素養,為今后學生的個人生涯規劃奠定良好的思想職業道德基礎。
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主要以教師的知識講授為主,教師往往會告訴學生是什么、應該怎么做。對于學生來說,其本意是學習專業知識,未來更好地在航海行業找到一份工作。因此,他們對于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當教師主導課堂,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時,學生對待思政課程就會更為消極。因為,在對思政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時,教師就需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引領課堂,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充斥在學生身邊的誘惑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學生對待思政課程越來越敷衍。為將學生的注意力留在課堂,思政教師也不能墨守成規,而是應該不斷豐富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多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戶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如此,不斷深入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思政課堂才能煥發出生機。
綜上所述,對高職航海類專業的思政課程進行改革,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為此,思政教師就需要從課程改革的應然與實然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整改。如此,航海類專業的學生,才能在思政課程的全面熏陶下,提升綜合素養,成為優秀的航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