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豪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我國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擁有悠久的歷史,它為我國文化的色彩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筆,也是應當一直被延續和發展下去的文化寶藏。面對秀山花燈當前的發展困境,我們理應為它的保護和傳承作出自己的努力。
雖然秀山花燈已經成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它的傳承情況卻不容樂觀。隨著大批民間花燈老藝人的離世,一部分民間花燈班已經不復存在。由于地處西南地區比較封閉的山區,秀山經濟發展狀況遠遠落后于外界,所以許多青年人紛紛外出到東部發達城市謀求生計。在當下,仍然擁有觀看花燈表演愛好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別提去從事并傳承花燈表演了,甚至連中年人對花燈也沒有太深的了解。曾經每逢歡慶的節日,跳花燈往往是人們進行慶祝的方式,但如今這種傳統幾乎已經不復存在。隨著喜愛和傳承花燈的人越來越少,花燈的優秀曲目和舞蹈動作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大眾的眼前慢慢地消失。為了保留花燈這一特色文化,秀山政府也作出了努力,如在小學的課間操中加入傳統花燈戲的動作,讓孩子們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花燈印象,使他們喜愛上花燈這一傳統文化。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學生為了學業不得不放棄傳承花燈戲。
和現代藝術相比較,秀山花燈存在很多短處,這也導致了花燈傳承的困難。在審美觀念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為了適應新的受眾,花燈班不得不改變表演方式。在現代的舞臺上的秀山花燈早已沒有了傳統的影子,反而變成了由時興的五彩斑斕的舞美燈光裝飾下的產物。此外,為了去適應現代的舞臺,表演形式已經從以往的二人舞蹈變為了多人群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表演的整個過程中,各種儀式、道具、動作和唱詞非常復雜、講究。許多表演形式對表演者的功底要求極為嚴格,沒有長年累月的練習根本無法達到精彩的效果。但是,在現代藝術的審美沖擊下,秀山花燈放棄了這些部分,轉而把燈光和舞美作為代替品。雖然為觀眾帶來了新的直觀震撼,但卻失去了傳統花燈原有的魅力。
秀山花燈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應該通過多種調查形式對秀山花燈的傳承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并收集民間花燈班和花燈藝人的檔案,進行較為系統的管理。此外,政府應當組織專家進行對秀山花燈的保護與傳承的研究,為其制定出專門的保護和傳承措施。政府內部還應當組建一個專門負責這方面事務的管理部門,使分工更為明確,責任更加細化,用規則的形式使秀山花燈的保護和傳承更加正式、嚴謹。政府還應當加大對秀山花燈在宣傳方面的資金投入,通過支持本地電視臺制作有關秀山花燈的紀錄片、舉辦相關的花燈比賽等方式,使秀山花燈更加深入人心。
為了滿足當今的觀眾的審美需求,可以在秀山花燈的舞臺表演中加入現代藝術形式,但是要保留其表演的精華部分,使秀山花燈的傳統文化和當地以往的社會面貌能夠被更多人了解。對秀山花燈傳承現狀較好的村寨可以進行專業支持,通過邀請舞蹈和音樂老師對花燈藝人進行培訓,在有利于花燈保留藝術精華的情況下,結合當前的藝術審美潮流進行進一步的發展。
從知名的民俗文化節慶品牌成功打造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比較追求濃厚的節慶氛圍。濃厚的活動氛圍不僅能夠給人們營造良好的節日氣氛,還能夠使花燈文化在人們心中更加深刻。所以,政府可以在節日的歡慶活動中融入花燈文化,利用知名的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向外界進行花燈文化的宣傳。著重凸顯花燈文化的特殊性和神秘感,吸引那些喜愛新鮮事物、獵奇的游客前往。不斷地提升秀山花燈文化的知名度,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知名的花燈文化節慶品牌。
作為人們智慧的結晶,秀山花燈展現出的是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社會面貌和精神文化,其內容多能體現出當地人民的勤勞和熱情。本文通過對當前秀山花燈發展“瓶頸”的分析及提出解決辦法,希望能夠推動它的進一步發展。加強對秀山花燈的保護和傳承,不僅能保留住這一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有利于加強當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能夠給當地的經濟建設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