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文 張梅潔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簡稱為“桂”,因廣西地區的“八桂文化”獨具特色,所以文人墨客以各自擅長的文化范式進行文化賞析和文化傳播。就“八桂書風”這一文化品牌來說,廣西書法界對其高度認可,這為廣西書法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條件。
廣西歷史文化資源較豐富,通過構建“八桂書風”這一方式來挖掘、傳播廣西地域文化,有利于加強書法與地域文化間的聯系,同時,能夠保持歷史文化活力,進而為書法事業健康發展、文化產業持續進步提供支持。當前,文化交流活動打破了時空限制,對于書法家來說,能夠通過“八桂書風”的構建進行文化互動和經驗分享,這無形當中起到了凝聚作用。對于書法鑒賞者來說,會從中獲得精神食糧,并且鑒賞者的精神價值、文化素養會循序式提高。
廣西地區的古遺址、古文物眾多,并且多個民族在該區域聚居,使得廣西地區文化繁榮昌盛,同時,這為“八桂書風”的構建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資料顯示,廣西桂林的書法形式多樣,最為常見的書法樣式即石刻壁書,其中摩崖石刻有瑰寶之稱。因此,在構建“八桂書風”的過程中,應以本地的地域資源為切入點,通過總結碑刻界評語、參觀當地博物館等方式感受書法文化的魅力。如果“八桂書風”的構建脫離地域資源,那么廣西書法藝術的傳承活動僅停留于形式,并且書法家的創作欲望會逐漸降低,這對書法文化的傳播將產生不利影響。
構建“八桂書風”期間,應盡可能地調動書法愛好者的學習欲望,并通過書法學習環境創設、基礎技法普及、技法專業性訓練等方式提高其書法水平。具體來說,廣西桂林、南寧等地成立書法論壇、書法學校,以便吸引書法學習者,并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在基礎技法教學期間,邀請當地著名書法家前來進行指導,面向書法學習者傳授自身經驗,確保學習者在書法學習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最終為書法事業傳承培養優秀人才。對于練習者來說,要想取得實質性進步,應做到靜心、專心、用心,并勤加練習、多次參加培訓,這是書法水平循序式提高的基本要求。由于“八桂書風”構建活動與時俱進的開展,書法家以及書法學習者應不斷提高自身書法水平,以便為“八桂書風”文化品牌建設工作助力。
網絡信息時代悄然而至,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八桂書風”,能為廣西各區域書法藝術融合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能全面激發書法家的創作欲望。書法團體能夠憑借網絡平臺、新媒體設備加強互動交流,進而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并豐富書法家創作經驗。現下“八桂書風”網絡化發展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廣西各地聯合舉辦“網絡課堂”“書法新聞”等活動,會有效彌補傳統書法藝術傳播方式的不足,而且能夠真正實現廣西書法文化大范圍傳播目的,最終推動廣西書法文化發展以及我國書法事業的不斷進步。
在新時代背景下,“八桂書風”的構建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這是新時代書法藝術傳播的必然要求。一般來說,書法創新應符合規范,并體現中國文字特征,在此基礎上形成特色風格,否則書法藝術創新工作將舍本求末,導致廣西書法文化傳承活動遇到重重阻力。“八桂書風”構建期間,構建主體堅持揚棄原則,并與時俱進地創新書法文化發展理念,適當運用科學技術,推動我國優秀書法文化大范圍弘揚。
綜上所述,“八桂書風”的構建具有現實性意義,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探索“八桂書風”的構建方式路徑,有利于大范圍傳播廣西書法文化,同時還能為我國書法事業繁榮發展貢獻重要的力量。因此,書法愛好者應積極參與書法文化的傳播活動,以合力增強的方式為書法藝術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促使書法文化品牌建設活動在新時代有序推進,進而取得書法產業發展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