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歡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城市標識是現代城市發展的產物,隨著南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城市公共空間越來越擴大。在繁雜龐大的空間里,公共標識可以給大眾提供系統、簡潔、快速、精確的信息導向。目前,許多城市的公共標識都是按照規范、統一的國際標準制定的,這給標識的制作和閱讀提供了便利,但是也造成了新的問題。城市本來的文化面貌由于公共空間的相似性與統一性,變得大同小異,公共標識系統導向也隨之被格式化,標識的風格千篇一律,只是內容不同而已,審美上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疲勞。南寧的城市公共標識也無法擺脫這樣的趨勢,加上標識體系的落后,以及沒有文化的整合完善,公共標識的標準化去掉了這個城市應該有的個性和文化展現,標識系統的現代化奪走了南寧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
“人文”是一座城市文化特征的體現,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與內在氣質的體現。所以一座城市的公共標識需要在這個基礎之上來進行設計與創意。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就要從它的歷史開始講述。南寧這片土地在古代被稱為“蠻夷之地”,后來受到中原漢文化的影響,大批的中原人不斷進入嶺南各地,使各種地域文化在此地持久碰撞和交融,逐漸造就了南寧來者不拒的吸納式性格。加上南寧位于中國的西南邊陲,在祖國的南方,它的水域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高,氣候四季如春,還有廣西12個少數民族也把南寧作為其主要的聚居地,因此,南寧雖是個移民城市,但是其濃郁的廣西民族特色文化依然是主流文化,所以提到南寧,它的文化符號應該是和民族元素息息相關的[1]。
但是,當你來到南寧時,你會發現南寧和全國許多城市沒有什么區別,一樣的高樓大廈,一樣的城市公共環境,一樣的公共標識特征,城市的風格同樣彌漫著現代的味道,民族文化的特征反而不那么明顯。例如,南寧人口中“壯族”為大多數,即“那文化”,但是目前“那文化”符號不鮮明。因此,要在公共空間內更好地展示南寧民族的文化元素,設計者可以融合“壯族”“瑤族”“苗族” 等民族文化元素,將其作為公共識別系統的構思來源,通過選取的視覺元素,整合標識系統,傳遞南寧的人文內涵,展現南寧民族地域的氣質魅力。
城市文化的復興,是把我們現代城市的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既不失去本來文化的根源,又能與這個時代的風格相接軌,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共生。將南寧民族文化符號進行提煉,并將其運用到城市公共標識系統中來,可以對一座城市的文化構建起到塑造和推廣的作用。城市公共標識系統主要依靠視覺部分進行傳達,那么它可以直接有效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完整的視覺特色分區系統。
南寧屬于二線城市,近年來城市的發展也使公共標識大量興起。公共道路、地鐵、商業街區、圖書館、生活小區、醫院、游覽景區等,這些地方開始運用公共標識系統來規范視覺導覽。城市樓房和街道,越來越多的標識系統也在默默裝點著這座城市。但是南寧對于城市標識系統的研究比較晚,相比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晚了許多年的時間,并且在城市公共標識系統的應用和操作上,因為本土民眾對于標識系統的要求不高,所以整體的設計和研究都較為落后。目前,南寧開始注重對城市標識系統建立進行規劃,但多數是參考國內外大都市模式而設置的,從整體上看標識設置很零散,連續識別的整體性不強,規劃分布上沒有次序性,導向功能不強,有時候大眾難以分辨方向。除此之外,設計思路和創意滯后、本土的文化氛圍正慢慢被商業標準化標識所替代。缺乏獨特的廣西地域形象和文化內涵,很難滿足南寧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進步的需求。
說到南寧的代表性文化符號,不少人會想到銅鼓、繡球、風雨橋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化因子。把這些范圍慢慢擴大,“劉三姐”“壯話”“壯錦”“白話”“桂學”“中國——東盟博覽會”“會展中心”“五象廣場”“山歌”“南寧老友粉”等都可以成為許多人眼中南寧的代表性文化形象,每個都展現出南寧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我們要提取的標識視覺化的重要基礎。設計者可以把這些文化符號通過現代圖形的設計進行轉換,形成獨特的南寧獨有的視覺符號,通過城市公共環境的傳播,將國際上標識標準化與南寧具有地域特色的標識符號結合在一起,設計出個性鮮明、又有視覺沖擊力的南寧城市標識系統,以此確立南寧的城市身份識別。
除了對文化符號進行深層的挖掘外,設計者也不能視略色彩的文化意味。色彩是一個民族情感、觀念、階層、信仰的表達,透過它可以讓人感知這個文化更深層的思想,可以更大程度地豐富視覺符號的文化形態。同樣,廣西少數民族的色彩鮮明,苗族的五彩羽衣、黑衣壯的玄黑色、壯族的靛藍色、瑤族的茜紅色等,絢爛的色彩喜好,將南寧這片少數民族聚居之地變得色彩斑斕。
對于不同的公共場所,基于不同色彩感受提取的色彩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在一些正式莊重的場合,如圖書館、博物館之類的,標識視覺上可以選用靛藍,利用它的色感體現出靜謐、嚴謹的風格。如果是一些文化創意館或是餐飲場合,標識系統的配色則可以選用姜黃色,這個顏色猶如廣西梯田豐收景色;或者是茜色,它是廣西少數民族服飾中經常見到的顏色,猶如山野中山花的顏色,一片殷紅,展現出女子美麗的容顏。
在公共空間環境中,一定會呈現出不同的環境氛圍,因此,文字就需要選用與環境文化相符的字體,從而與圖形、色彩產生整體性,突出場所的區域特色。
壯族的新壯文是由字母拼合組成的,已經沒有舊壯文里的深刻含意了。例如,舊壯文的水稻田是由“那”字和“田”字組成的,“那”指的是壯族,這樣就一目了然地了解到這個字的含義——壯族的田地。在南寧現代城市建設中,期待透過壯族的古文字在標識文字中的應用,把南寧歷史遺失的記憶重新尋找回來。
現代文化正在沖擊著南寧這座邊疆城市,盡管民族傳統的美學藝術符號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野,盡管經濟的發展,在促使標識視覺系統往標準化方向發展,但是標識系統的前瞻性和文化性也不能被丟棄,設計者應挖掘南寧土壤里內涵符號,打造“有情感故事”的城市標識系統,進而提升南寧城市的形象和地位。如此,南寧這座城市也將會變得更加富有魅力、更加有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