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婧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的便捷化、效率化,微信、支付寶等二維碼支付方式極大的滿足了人們追求便利生活的需要,以其極大優勢迅速擴展應用到各行各業,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交通,從高端酒店到街邊小攤,到處都能找到二維碼的身影。二維碼支付顯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毫不懷疑的是,掃描二維碼支付方式的出現,大大簡化了交易過程,避免了大量現金的使用,因其便利性與迅捷性受打廣大消費者和商家的喜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二維碼掃碼支付存在的問題與風險也日漸暴露。
二維碼支付共涉及三方主體:用戶、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二維碼支付的過程相當于是買家和賣家形成買賣合同關系或服務合同關系。賣方出售其商品、提供服務,標明其價格、質量、數量等要素作為要約,買方通過二維碼掃描的方式支付對價,可以認為,買方的行為是以默示的方式進行承諾,買賣雙方成立買賣合同關系。
二維碼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的,那么在使用二維碼進行支付的過程中,買賣雙方必然都會同第三方支付平臺發生法律關系。買賣雙方使用該支付平臺提供的APP來進行二維碼的支付活動,在使用支付平臺提供的APP時買賣雙方會同意平臺擬定的格式合同。此時買賣雙方都和平臺形成服務合同關系,買賣雙方接受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服務,遵守相應的義務,同時他們的交易過程會在平臺上留下記錄,據以作為信用的憑證。在二維碼掃描行為中,買方把錢款轉入支付平臺的虛擬賬戶中由支付平臺保管,此時其同支付平臺形成委托合同關系,當買方付款掃碼時,平臺將錢款匯入賣方的賬戶中,應當認為買方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保管合同關系。[2]
一些不法分子會事先將惡意軟件指令編入二維碼之中,但用戶很難知悉或發現,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掃描該種二維碼時,用戶的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系統就會被悄然地植入木馬或其他隱匿性程序,借此攻擊者即可在后臺竊取掃碼支付用戶的支付賬戶、銀行卡、交易記錄等信息,從而達到不法侵占他人貨幣數據資金的目的。或者攻擊者將具有釣魚性質的惡意網址鏈接偽造成二維碼圖形,只要用戶掃描該種二維碼,就會誘導其登錄預先植有木馬的網站,進而獲取用戶輸入的金融賬戶、密碼、金融交易記錄及用戶個人的敏感信息等。生活中總會有打著掃描其提供的二維碼即可領取精美禮品的不法分子借此來盜取用戶的信息,不知情的用戶只好“乖乖”的走進盜取信息的陷阱里去。
因二維碼的特殊屬性,很難用肉眼識別出二維碼之間的不同之處,這就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因二維碼被偷換而造成損失的案例比比皆是。2018年2月份至2018年5月份期間,張佳先后多次竄至本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東湖景園附近十余家店鋪、攤位,趁周圍無人注意之機,將上述店鋪、攤位上的微信或者支付寶收款二維碼覆蓋為自己的收款二維碼,從而獲取顧客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給上述商家的錢款。類似的案件層出不窮,屢禁不止。這些案例均可說明:二維碼作為支付渠道,有容易被人替換且不易被發現的特點,導致交易資金被不法分子竊取的特點。[3]
自從二維碼支付被廣泛使用以來,相當多的新聞報導出用戶因手機遺失而導致其微信、支付寶被盜刷。二維碼支付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主動掃描,及用戶掃描商家提供的二維碼,輸入交易的金額進行付款,此種方式需要用戶輸入提前設定好的支付密碼。而另一種方式是被動掃描,及用戶只需提供付款碼,由商家設定好金額直接掃取用戶提供的付款碼,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未超過一定的數額,則用戶無需輸入支付密碼,這大大增加了用戶財產被盜刷的風險。即使用戶設置了支付密碼,拾得者也很容易通過手機短信驗證碼或郵箱來修改密碼。而用戶因此受到的損失只能其自己承受,自食苦果,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早已通過霸王條款免除了用戶因自己保管不善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2018年4月16日,被告人任書哲的奶奶李某在濟源市高速南站西邊公園的草坪上撿到張某遺失的一部黑色vivox3手機后,將撿到的手機拿回家中交給任書哲。任書哲發現手機的微信零錢中有6625.77元,便利用手機內保存的銀行卡和身份證照片,找回密碼后,利用二維碼收付款的方式,將微信賬戶上6625.77元錢轉入自己的微信賬戶中揮霍。法院判決被告人任書哲犯盜竊罪,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八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4]雖然法律對此類行為給予處罰,但是還不能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二維碼支付是電子移動支付的一種新興支付手段,目前我國對電子支付領域的法律法規雖有規定,但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空白。盡管我國的《民法總則》《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都對移動支付作出了一定的解釋分析,但是截止目前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對移動支付作出具體的解釋規定,這對移動支付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首先,掃碼支付過程中乏對各個運營商的監管制度,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依據,如二維碼的生成和制作缺乏統一的執行標準,從而導致市場上存在二維碼“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發布”的混亂現狀。其次,消費者保護體系不完善,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持。部分國內法中雖然提到了保護個人信息的內容,如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頒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但其實際操作性與可訴性不強,內容較為空泛,法律層級較低,且沒有對信息安全保護的各種情形作嚴格的要求和說明,無法行使保護移動支付信息安全的職能。第三,移動支付法律責任體系特別是對支付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責任的劃分不健全,如在消費者信息、財產等風險責任分擔方面,缺乏相應的追責制度。第四,懲處力度不強。現有的法律法規對不法分子或違規操作者的懲處力度不夠強,加劇了風險的滋生。總之,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往往會令一些不法分子投機取巧,造成經濟損失和信息泄漏的問題發生。[5]
政府要發揮其引導作用,新聞媒體、廣播電視要發揮其宣傳作用,向廣大電子支付的用戶普及教育二維碼存在的風險、注意事項以及預防措施。第一,設置手機鎖屏密碼以及支付軟件的支付密碼和權限,手機一旦丟失,立馬聯系相關第三方支付平臺凍結賬戶,停止支付,及時止損;第二,掃描二維碼要謹慎,不掃描不正當渠道獲取的二維碼,如宣傳單、廣告以及掃碼送禮品的二維碼。只有公眾意識到二維碼支付存在的風險,才會在實踐中提高警惕意識,保護好自己的信息,這樣才能在源頭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二維碼支付帶來的風險。
首先,應強化商戶的防范意識,妥善保護其二維碼信息。對于被偷換二維碼而造成的損失,商戶應當承擔保管不善的義務。其次對于二維碼安全性和真實性應由商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承擔連帶責任。因為二維碼的特殊性質使得消費者很難鑒別二維碼的真偽。另外,有關部門還應當對二維碼支付加強監管,對利用二維碼支付盜取用戶信息、錢財的不法分子應加大懲罰和打擊力度,讓人們對利用利用二維碼犯罪的可能違法成本有預期,發揮法律的威懾力,讓不法分子望而卻步。
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二維碼支付以其便利、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迅速滲透進當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享受二維碼支付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時刻警惕預防著其帶來的侵犯個人信息、財產的風險。為了使二維碼支付能持續健康的發展下去,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加大對利用二維碼支付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不法分子加大懲罰力度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