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萍
(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教師進修學校,廣東 惠州 516800)
針對于我國音樂教師進行的繼續教育活動已經開展了很多年,同時在采用具有針對性繼續教學模式改革也有了近十年。然而經過調查可以看出,在現階段中,不少音樂教師的教學過程及模式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教改惰性化、內容單一化、活動簡陋化,層次低下化等等。這些教學現狀都體現出了音樂教師在接受繼續教學過程中出現了眾多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表明了,如果想要進一步保障音樂課堂的完善性,就必須拋棄過去,走向專業,將專業化的教學理論與科研活動融入到音樂教師的日常授課過程中,用科學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
在現階段中,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是要以知識的更新、補充與升級為主要目的教育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終身性、高層次的教育模式[1]。而這種教育模式對于音樂教師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素質教育觀念也越來越廣泛,為此改變傳統的以考試科目為主要教學情形的教學活動依然不被大眾所接受,同時音樂課程以其能夠陶冶情操,改善學生心境等諸多特點,被廣大學生及家長所重視,因此音樂教師們應積極適應這些變化,不斷加深自身的知識蘊含量,同時研究新問題,獲取新成果,為之后的音樂教學打下基礎。其次音樂教師應以加強自身理論知識為目的,合理進行繼續教育,充分完善學校師資隊伍的建立性,并且也要合理針對自身的缺點,積極在繼續教育過程中,掌握更多教學手段與科研任務。最后,要在繼續教育過程中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信息時代大環境下,教師以及從傳統的教育工作者,轉變成了一個藝術工作者,要利用新時代的教育手段為學生創造出更多更有趣的學習環境,從而把學生培養成全方位高素質型人才[2]。
在近些年來,雖然針對不同形式的音樂教師培訓層出不窮,但是在理念、內容及方法方面還存在著些許的不足。首先繼續教育理念缺乏連貫性與發展性,以現階段的教學發展理論出發,教師在其專業生涯中應具備個階段的銜接性,同時前一階段需是后階段發展的基礎。為此,教師在進行繼續教育過程中應積極建立一個屬于自身的發展觀念,然而在現階段中,不少繼續教育對于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沒有一個合理的了解,這也就造成了沒有針對教師的基礎,盲目的進行培訓方案的設置,從而缺乏了連續性與發展性。其次繼續教學的內容也沒有充分的針對性與適應性,在我國,不少教師都擁有著很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具有不同的發展過程,然而在進行繼續教育的時候,往往都采用著統一的教學方式,沒有針對教師的特性給予專業性的教育規劃,使得整個繼續教育沒有很優秀的成果[3]。
首先是要積極改變繼續教育的模式,樹立符合教師個性的繼續教育手法。在音樂教師的培訓中,需要合理針對教師學校內部的相關安排來決定,為此在內容中也要符合教師當前及以后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構建,進一步保障教師與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
其次學校要積極加大對于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力度,同時合理安排音樂教師參與到繼續教育過程中。長久以來,教師一直是學校的根本,因此學校應將重心放在對于教師的繼續教育上,從而保障教師能夠在知識不斷革新的情況下,進一步完成對于學生的教育活動。
最后也應加深繼續教育的教學手段,加強更多具備研究性的培訓課程,從而保障為音樂教師們提供靈活且多樣性的教學新體驗。同時緊抓繼續教育培訓過程中的各類優勢,征集教師對于教育方向的理解與建議,從而不斷完善繼續教育手段[4]。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師所使用的繼續教育中,有著諸多進修學校或是教學培訓中心等,這些教育機構的出現也就預示著我國教師繼續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同時從總體上可以看出,繼續教育過程內依舊含有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廣大繼續教學工作者積極從自身出發,合理發現問題,進一步為保障教師教育的有利性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