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姚天宇 王炳強 左媛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0)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工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育主體是學生。學校以職業為方向,將學校內與學校外不同的教學資源結合起來,通過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互交替學習,將在課堂上獲得的間接經驗直接在校外工作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反過來將在工作中獲得的經驗與學習結合,得到更是的學習效果。在此同時,也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對學校教育與工作經歷相結合的新教學模式下,快速的更新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展現了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的價值取向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
第一是當代的教育環境下,高職生的教育環境已經從原來固有的、封閉的學校環境,逐漸轉向開放的社會教育環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點以及方針也要發生轉變。學生們的活動空間從學校的課堂與宿舍走向社會與企業,活動范圍逐漸擴大,接受到的信息也愈發的復雜。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要盡快適應這種環境與地點的復雜變化,從禁錮的學校教育模式走出來,更具多樣性于開放性。并且根據不同學校的不用模式,開發、創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機制。要想做好“工職結合”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同時,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及時的將教育環境理念進行轉變。
第二是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對“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學生思想工作帶來的沖擊。信息化的潮流、社會環境復雜多樣給學生們思想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增加了切實的難度。思想教育工作者全面的分析、判斷環境,研究工作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治安環境等不同的環境給學生們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要與“工學結合”過程中高職大學生的崗位要求相符合,具備應用性、職業性等特點。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緊跟“工學結合”的模式變化而發生變化,從起初的重視課堂內容,轉變為在重視課堂思想理論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高職生的職業道德、理想與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培養學生敬業愛崗、樂于奉獻、苦心鉆研的精神品格,樹立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培養良好的工作、學習作風。同時順應時代的變化,適當參加就業趨勢研究與知道等內容,利于學生跟深入了解就業方向。其次,要根據“工學結合”的環境,從學生們的職業需求出發,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對于以后就職、實際操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此外,注重學生們的實踐活動,增加更多的直接經驗,避免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
(二)對“工學結合”學生的思想教育內容要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學生主體功能的作用,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每名學生都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并采取相應、適宜的方案,培養、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揮以及多參加實踐活動。鼓勵他們向工作中的榜樣學習,學習他們身上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愛崗敬業、熱愛祖國,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切記一定不要因為工作而忽視了思想道德建設。
(三)全面建設適合“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思想教育體系。“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我國仍處于發展完善階段,我們要認真分析自身思想教育體系存在的不足,借鑒國外的經驗,取其精華,更好的完善“工學模式”下的思想教育體系建設,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標準、轉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課程形式。重視素質教育在思想政治體系構建中的指導地位,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做到在“學中做”“做中學”。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對思想政治功能的定位發生了偏差,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與創新精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因此,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預期的目標與方向發展,就要結合當代高職教育的現狀,實現思想教育工作在職能上的轉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依照學生的實際需求,真正的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的始終,增強服務意識,把學生成才作為工作的根本任務。通過知識講座、心理咨詢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學會如何正確的處理人際關系,以及進行自我職業規劃與管理。
教育機制的轉變是“工學結合”模式順利進行的關鍵,為確保教育機制轉變工作的順利進行,思想教育工作者們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新模式的定位出發,創新新機制,實現教育機制的有效轉變。首先要建立一支科學有效、統一的領導機制,尋找懂知識、求進步、勇探索、與“工學結合”模式相符合的教師隊伍,保證有科學、統一的領導隊伍。其次重視在“工學結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作用。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建立與“工學結合”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以及評價與考核制度,從學校、政府、社會等多方面出發,結合“工學結合”模式的特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然后,結合學校自身定位、學生的個人理想與對未來工作的期望值,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評價體系,為每名學生制定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個人職業規劃管理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24個字作為人才培養體系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敬業精神、實踐能力、創造思維以及社會責任感等優秀品質,促進其成長為專業知識過硬、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總的來說,要想提高我國的高職思想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就需要做出相關的教育機制的改革,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