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周曉歡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遼寧 撫順 11300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紅船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精辟回答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為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高校要聚焦立德樹人這一使命,發揮“紅船精神”的育人功能,把“紅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使大學生自覺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之中。
紅船是指1921年浙江嘉興南湖上召開中共一大、承載中華民族命運走向的13名代表所乘的與煙雨樓相對的一艘船體呈棕紅色的游船,就是在這條游船上,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艘船是紅色的搖籃——中共一大紀念船,中國革命的航船,從這里揚帆起航。“紅船精神”就是凝結在這條小船上的釋放出耀眼光芒的精神力量。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第一次公開闡述“紅船精神”。在文章中,將其內涵概括為三句話: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它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從這個源頭上延展出來的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已經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紅船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建黨過程中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源頭,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不斷走在時代前列、奮力開拓嶄新征程的政治追求,是激勵共產黨人和廣大民眾奮勇拼搏、不斷前行的動力之源,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邁向小康、實現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紅船精神對高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有利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紅船上的一大代表均是知識分子,平均年齡28歲,因此,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初始就展現出了知識青年的特性,代表著先進青年的前進方向,對于培育新時代有理想、敢創新、樂奉獻的青年學子有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現實意義。
開拓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素質,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大學生開拓創新精神,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的創新力決定民族的生命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只有弘揚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激發當代青年學生的創新活力,才能以鮮明的問題意識回應時代呼喚。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革命先驅們開拓創新的結果。我們黨能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前列,靠的就是富于進取的開拓創新精神。我們要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認真學習“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人先進的開拓創新事跡,不斷增強大學生的開拓意識和創新能力。
理想信念是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在價值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它代表著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和自覺追求。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堅定理想信念是紅船精神的重要內涵,是共產黨人的目標追求,從1921年13人乘坐的嘉興南湖小船,到2020年有著9000多萬黨員的時代巨輪,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奮斗史。我們要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向革命先輩學習,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黨史、國情作為當代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源泉,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忠誠為民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是貫穿于中國共產黨革命與建設的一條紅線,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是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內在要求。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社國、熱愛人民,增強時代使命感、社會責任感;教育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職業觀,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讓飽含家國情懷的青春旗幟飄揚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