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臣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
目前高職院校的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具體表現在教學任務具有季節性變化特點,實踐教學對教學基地和師資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高職院校園林專業的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職人員對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進,探究適合高職院校園林專業的具體教學方式。
園林專業屬于農學,在諸多工科類專業中,一直處于一比較冷門的地位。許多學生在畢業之時,會由于專業的限制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終出于生存需要,被迫選擇一個與自己所學專業技能無關的工作。因而,我們主張大學生將“就業”變為“創業”,希望同學們能夠敢想敢干、敢說敢做,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國家相應的政策扶持,為園林事業做出貢獻。高職園林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既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實現個人價值,又有利于促進園林事業的發展。
在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資金不足是園林實訓基地建設的首要問題。實訓基地自身的創新能力不夠,其設備的維護和技術的研發所需要的經費均需要由學校提供,在高職院校教學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實訓基地的基礎設施不能得到及時維護和更新,進而導致設施設備提前老化,失去了教學功能,這使培訓基地建設發展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仍然使用傳統老套的教學方式,沒有足夠重視園林專業的教學實踐,將實踐教學僅僅作為園林專業教學的輔助形式,實踐教學只是作為課堂理論知識的輔助和加深。園林專業的教師缺少豐富的園林崗位的工作經驗,專業知識過于刻板和老化,沒有知識更新,缺少關注園林行業的最新動態。高職院校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過于片面,沒有進行系統的課程設計,導致課程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不能系統的把握園林專業的知識點,最終降低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園林專業實踐要求較高,在知識結構方面,懂園林專業課程方面的人才短缺,高職院校部分教師并非是園林專業出身,而由相關專業老師代課,因此教師自身專業基本功不夠扎實,實踐教學方法欠缺,不能滿足園林專業課實踐教學的發展需要。另外,學校由于資金、場地等方面的限制,學校教師無法跟隨市場腳步,很少參與相關專業培訓,又極少去園林公司學習了解當今發展情況,導致產教脫離,師生互動不足,學生主動性差,影響了園林專業課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將創新創業的思維融入到園林專業教學的實際之中,同時注重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培養人才的思想。同時需要摒棄只培養就業的思想,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學校不僅要培養高技術性人才,學生還要具有較高的創造力。學校要培養學生“創業+就業”的多重思維,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很多學校仍然注重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固步自封,而不是教學生如何去做。樹立創新的教育思想,不單單將創新掛在嘴邊,而是在常規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創新的實際。加入創新理念,改善了傳統的教學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職院校園林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可采用承包經營的教學實踐模式。承包經營的實訓方式是指學校與專業教師之間開展的合作。學校創建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通過立項投資的形式對園林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承包經營管理。學校將部分土地資源承包給園林專業作為實訓基地,成立園藝部、草木部、花果部、銷售部等實體生產部門。教研室采取投標的形式對不同部門進行管理,并籌措資金購買實訓設施。教研室根據課程安排、社會需求確定生產實體,招聘在校學生做兼職,最終實現實體走向市場的目標,并將所獲得的利潤進行分紅。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園林專業學生的技術技能,還可以緩解實訓基地的資金不足問題。
不管學生選擇就業,還是創業,都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功底和熟練的工作技巧。因而學校應根據園林專業的學科特點,與校外企業合作,全面落實校外崗前培訓工作,以此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產生新的思維火花。例如,就花期調控技術而言,如果學生不是處在生產第一線,僅僅依靠課堂,很難學到精髓。因而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學生情況,為學生選擇不同的企業來進行實踐,以此提高學生的園林社會實踐能力。目前,園林技術、園藝技術專業可與一些園藝有限公司實行“2+1”聯合辦學模式,即2年在學院學習,1年在企業參與生產和科研,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能夠為學校、國家的園林事業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我們正處于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線教育工作者應與學校相聯系,通過創設校內園林實踐培訓基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全面落實校外崗前培訓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