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沂源縣文化館,山東 淄博 256100)
民間音樂來源于生活實踐,是各族人民生活與智慧的結晶,反映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精神文明。文化館作為民間音樂傳播的載體,對文化傳承工作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文化館民間音樂的傳承現狀,并結合當代民間音樂的發展概況,重點探究促進民間音樂傳承工作有序開展的策略,以供借鑒與參考。
絕大多數民間音樂均具有生活化或通俗化等主要特征,口口相傳、貼近生活,其亦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近幾年來,基于地理位置或歷史衍變的持續,使一大批傳統文化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非物質民間文化遺傳的發掘、保護與傳承早已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國內新聞頻頻爆出外國友人千里迢迢到國內學習我國的傳統藝術,法國音像店將搖滾樂與我國傳統音樂擺放在一起、“女子十二樂坊”原創音樂、二胡等民間樂器等在國外備受關注。相反,國內到處都充斥著西洋搖滾、日韓音樂,民間音樂在流行樂壇出現次數越來越少,大眾傳媒極力追捧一些選秀節目。據相關調查顯示,青少年對民間音樂大多抱著聽不懂或絲毫沒有興趣的態度,只衷情于流行歌曲,時時哼唱,對民間音樂了解甚少。事實上,民間歌曲中各音符的納入均有著深遠的意義,鑒于民間歌曲悠久的歷史,其須如品鑒“文言文”一般,細細咀嚼、反復鑒賞,才能捕捉作曲家的內心情感。而現代化社會背景下的人們,長期處于快節奏的生活狀態,難以接受需耗費很長時間來細細聆聽的樂曲,導致民間音樂失去了聽眾,沒有了生長土壤,終究難逃被遺忘的宿命。不過,近年來的樂壇又慢慢涌現出一批民間音樂藝術家與愛好者,人們也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原生態的事物上,媒體也開始關注一些民間傳統文化,社會焦點重新聚集在民間音樂上只是時間問題,民間文化的發展與延續必然會成為一種社會發展趨勢。
鑒于民間音樂傳承工作現狀而言,充分發揮文化館的作用,致力于實現民間音樂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是重要的工作方式,各地文化館承擔著音樂傳承的重要角色,在文化發展中發揮著主要的力量。新的歷史階段,民間音樂在內容與形式上要完成創新,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進而實現民間音樂的科學有效傳承。文化館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并做好宣傳保護工作。民間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傳承工作與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大的不同,民間音樂是無形的,其變動性相對較大,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的難度也相對較大,相關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時代發展的特點,將民間音樂融入最新的社會理念和先進觀念,促進其傳承與發展。文化館民間音樂在新的歷史階段應結合當代的藝術表現形式,實現音樂傳播的廣泛性。以陜北民歌《信天游》為例,信天游曲調悠長高亢,秉承著陜北文化傳統、折射出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文化館擁有文化傳承的優質資源,應采用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對信天游的演唱形式做出改編,期間值得注意的是,應注重詩歌內在價值的完整性,切忌對其內容進行過度曲解,應利用當地最具特色的音樂形式對其進行重點開發,促進音樂傳承工作的合理開展。
電視、廣播和網絡媒介是當前最為普及的傳播媒體,傳承民族音樂首先要重視這些媒體的作用。一是通過電視、廣播和網絡媒介塑造民族音樂精品,促進民族音樂在受眾中得到廣泛傳播,形成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的良險循環。我國民族音樂內容豐富,將其全部推出顯然不現實,因此,應該對民族音樂進行有針對性的整理,選擇一些內涵豐富、符合受眾品味的精品音樂進行推廣,這樣更易于被受眾接受。二是不斷創新民族音樂,提高媒體傳播信息的質量。民族音樂雖然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沉淀的藝術珍品,但在當前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和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除了保留原有特色之外,還需要進行創新發展。通過充分吸收當前音樂的先進元素,不斷創新民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注入當代社會價值和內涵,這樣可以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生命力。
民間音樂手藝人是音樂傳承與發展的主體,由于民間音樂多來源于當地傳統的民間小調、無論是曲種還是演奏內容本就鮮為人知,加之青少年群體,對該種藝術形式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民間音樂藝人的曝光度不夠。隨著時間的不斷向前發展,許多民間音樂藝人年長歲高,多數音樂作品面臨失傳的風險。因此,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應提高對民間音樂藝人的關注力度,注重提高其社會地位,并適時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傳統民間音樂,促進傳承工作的高效展開。此外,文化館也應不斷培育對民間藝術作品感興趣的優秀人才,組織相關人員系統地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督促其做好音樂傳承工作,實現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相關文化藝人應以老一輩藝術家為榜樣,注重在生活與工作崗位中,強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新的歷史階段,促進民間音樂傳承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有機結合,加強民間音樂傳承工作的廣度與深度,由此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
總之,在當前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以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民族音樂的傳播和傳承也需要走多元化途徑,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動民族音樂的普及和發展,提高受眾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