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偉
(山東信誠公路工程監理咨詢中心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91)
公路路面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就是公路的施工材料存在質量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由于在施工的過程當中,有不符合標準的材料,比如粗細集料中含泥量比例過大,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或者混凝土外加劑量小、摻和料選擇不當或摻量不當的情況,都會嚴重增加混凝土收縮能力,水泥品種的好壞也會影響路面裂縫的情況。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施工過程當中,相關部門過于追求經濟利益,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降低了工程質量,直接導致裂縫產生。
在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灌以及振實,所有工序中的任何一點疏漏和缺陷,到最后都可能是產生裂縫的直接原因或間接原因。
在設計中對于道路結構的施加預應力不當,鋼筋的配置過少,實際中結構的設置不合理。沒有充分考慮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情況和混凝土用量過大等都可能導致開裂。
在施工過程對路面做好各種注意措施,一旦遇到天氣溫度的變化,比如夏季的暴曬和寒冬的冰凍天氣都會導致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熱能,導致公路內部發生膨脹,硬化完成后內部溫度又驟減擠壓公路內部,如此反復情況導致路面突破承受極限而形成裂縫。
在施工時必須做好對原材料的檢驗,加強對于材料質量的把控,盡量選擇優質材料,絕對不允許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同時需要正確掌握混凝土的摻量以及補償收縮技術的運用方法,對于鋼筋的使用要規范。
公路上一些路面裂縫是因為時間的原因而產生的,可以結合瀝青、混凝土等材質熱熔的性質進行科學的設計,以確保施工路面的結構正常。科學設計路面結構需要確定材料搭配,確保路面熱容變化符合受熱規律,以保證公路路面面擴張,能夠在人為的控制范圍內,也確保瀝青、混凝土等材質能夠分配到均衡的熱度,提高整體的協調效果。
在澆筑時需要加強施工的質量把控,確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夠按要求進行,并保證質量的合格,在澆筑前就需要根據整體施工的目標和要求來綜合現場基本情況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確保澆筑的各個方面都能夠符合要求,必要時在路面中選用配級良好的碎石層作為基層,防止和減少裂縫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基層的排水情況,在半剛性基層的情況下盡量用單層瀝青作表面處理,乳化瀝青漿封層設置下封層,防止產生裂縫,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在施工的實際過程中還需要采用先進的科學設備,結合養護工程的需求,全力保證養護工作的開展[1]。
在路面施工的多次實驗中發現,路面系統的合理可以確保公路的使用質量和壽命,這主要在于路面的平整度設計。路面足夠平整,在日常使用中就可以減少道路的維護成本,同時還可以提高施工的整體質量,確保公路在管理和養護模式中都能夠大大提高效率。日常在處理路面坑洼的部分,需要注意瀝青、混凝土的實際狀態,做好平整度的調整,確保路面能夠保持一個理想化的狀態。
路基的強度、承載能力以及穩定情況都直接影響著公路的使用時間。根據道路建設的需求,需要在路內埋設污水、雨水、電信、電力等管線,這些管線通常在施工后的管溝回填卻時常存在著一定的質量隱患,比如存在有碾壓傾斜、回填的時候土的厚度超過標準導致壓實度不合格、回填土的強度指標CBR達不到要求等情況,導致回填土的壓實不符合工程標準,甚至出現路面裂縫的情況。
公路路面養護的施工技術。比較重要的,還有灌漿與壓漿,對于一些并不會破壞路面整體結構的裂縫,一般是采用灌漿技術進行裂縫修補,進行灌漿時要將瀝青加熱到150度左右,再將瀝青灌到裂縫中經過三次以上的關鍵,讓灌漿的溫度降溫,回歸地表溫度則表示灌漿完成。相對于灌漿壓漿的技術則是更為基礎,路面養護過程中應用壓漿技術需要施工人員熟悉路面的狀況,充分了解路面基礎,再選擇進行壓漿方法。從而對于裂縫周圍的情形進行高壓灌入防止路面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
在公路養護過程中,面對不同程度的路面裂縫,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倘若因為溫度影響而產生的輕微裂縫,可以用攤鋪技術進行維護。而在實際的施工中,施工人員需要先清理干凈裂縫周圍,然后在裂縫中涂抹乳化瀝青,最后用粗砂礫石屑等其他的材料來進行攤鋪平整,最后用壓路機壓平,這種輕微的裂縫非常容易處理,但是對于路面沉降這種比較嚴重的裂縫,則需要將已經發生沉降區域的路面全部挖開,再進行碎石和瀝青填充,倘若路面損壞的情況比較嚴重,為保證攤鋪質量,可以酌情增加攤鋪的次數以提高質量,最后還需要用壓實機將維修位置進行壓實,保證整體的工程質量[2]。
公路建設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公路裂縫現象與設計、施工等諸多環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與路面的養護、管理、使用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公路的設計、施工、養護、管理等環節,對減少路面裂縫有著積極的意義,進而延長了公路路面的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