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中學,河北 衡水 053100)
小學時期是習慣和思維能力養成的黃金時期,為此我國不斷更新和改良課程標準,將基礎性、發展性和普及性三大原則貫穿于義務教育的培養階段。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雖然根據新課標在不斷地在探索、創新和進步,但是在新舊教育方法交替更新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課程,還有對于學生思維的開發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為小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幫助其發現數學的趣味性,提升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投身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本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分析和總結,以供相關人士學習借鑒。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重點仍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俗稱“雙基”。“雙基”是我國傳統教學中積累的優秀經驗,但數學教學不應該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更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最終完成知識的積累和理解,提高思考能力?,F階段的數學教學,是把整個教材中的數學知識依據內容劃分為不同部分,分段落教學,系統性不足,學生很難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連接在一起,只是硬性地記憶和了解。這種教學方案并不科學,極易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降低學習的積極性。
“填鴨式”教學仍是當前小學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和信息,沒有一點主動性,老師教過了就去學習,反之亦然。這種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消磨了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的熱情,對于自身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負面作用。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課程,還有對于學生思維的開發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為小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幫助其發現數學的趣味性,提升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投身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
科技的進步為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多媒體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因為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和學習的方式,將原本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變為更加直觀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課標已經對此有所說明:在保持以往全面教授小學數學內容的方針不變,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制作相關的教學輔助試聽素材,便于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在具體的教學工作進行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如學生的進度、教學安排等因素,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之中,將課本中古板、枯燥的內容變成更易于學生接受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動態視頻教學。多媒體科技教學,這是教育模式進步的表現,是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與傳統手段相比,這種方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基礎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所以教學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要因材施教。教師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于成績好的和較差的都要兼顧,盡力使那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的掌握。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了提升學生的自學和思考能力,可以用分組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即老師給出問題,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自由探討,這樣給予學生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中的趣味,使學習任務變得更加簡單、輕松有效率,養成獨立思考鉆研的能力。
情景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7-12 歲是青少年養成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時間段,這個期間主要是在小學度過的,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情景教學的引導作用就非常好。其作業流程為:情景設立、問題研究、成果總和和實際應用四個部分。教師需要根據應該教授的知識內容選取相應的情景,二者結合開展教學工作,由學生進入情景之中,然后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比如,商品打折問題,學生分演買方和賣方兩個角色,買方:這些小商品怎么賣?賣方:統一價格每件商品10 元,兩件及兩件以上商品打八折并且買三件送一件。問:買方花了40 元買了幾件商品?平均每件商品花了多少錢?這樣在學生融入情景之中后,就會迅速開動腦筋,并在學習小組中相互討論,最終得到結果。情景教學是對于教育教學的一次創新,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趣味,加深了知識的印象,還提升了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要把握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常見特性,對于教學的內容、方法及教學成果等信息進行積極收錄、研究和分析,不斷提升教學效率,獲得更多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