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保安中學,廣西 河池 530700)
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主要討論對象,將課堂問答等作為主要突破口,針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提問教學、提升問題質量、綜合考慮每位學生以及針對學生反饋及時解決問題四個方面的分析,用更加適合中學生學習和接受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在傳統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教學的核心地位,對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種單一且僵化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在課堂上得以充分鍛煉和展現。具有較高知識性和質量的提問,可以讓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更加客觀和深入地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進度,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擁有足夠的思考以及分析研究時間,教師就可以更加從容地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保證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性。
道德與法治作為引導和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課程,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然而,當前教師的課堂授課方式較為單一、落后,學生無法對該課程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使用互動提問的教學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機會,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師設計和改進教學內容的重要參考依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意識有較為客觀且深入的了解。提問作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法寶。不同難度層級的問題,不僅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法律意識有更加客觀的認知,還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向教師反映,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達到完善學生個體道德人格體系并擁有較強意志品質的目的。
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工作,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提問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互動提問,通過視頻和圖片等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補充解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加深印象。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得教師的提問教學更加便利,學生也可在知識學習和回答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工作,需要教師研究并提升問題質量,為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打下堅實基礎。問題質量是連接和推動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指標,是教師開展課堂問答教學的重要參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僅要緊密貼合教材主題內容,還需要充分符合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把提高問題質量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考量,從學生思維和學習角度來設計與完善問題內容,以充滿知識性、實用性、科學性、漸進性和趣味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加充實的教學內容,從而顯著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
例如,教學“悄悄變化的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從身體和心理兩個層面對學生進行提問。針對青春期身體變化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對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的了解程度,并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對答案進行糾正、補充和完善,以幫助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青春期身體變化對學生的影響。接著,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進行提問,通過舉手投票等形式,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心理素質進行集中統計和歸納,以全面了解學生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情況。
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工作,需要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盡量考慮到每位學生,為不同學生提供相對平等的發言機會。由于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盡相同,加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為每位學生提供充足的提問時間。教師需要對提問順序和數量進行合理安排,對于學生普遍可以理解的問題,通過集體問答的方式提問。例如,在教學“成長的不僅是身體”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獨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問題,從不同學生認知類型中選取學生代表提問,這樣既可以照顧到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還可以有效節省課堂時間,防止提問過多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問題回答情況,對問題做出調整,并在每堂課中選出不同的學生,從而為每位學生都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
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工作,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反饋做出及時調整,以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教師在提問學生的過程中,很容易掌握學生學習的弱點和短板。通過對學生提問,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情況,從而有效評估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是開展提問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提問的語氣以及方式,以充分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教師在解答學生疑問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勇于提出困惑的行為進行鼓勵,以充分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進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依賴充滿活力的教學活動。教師只有與學生交流互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從而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