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第三實驗小學,河北 青龍 066599)
新課程教學標準指出英語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更應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小學英語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小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與課堂教學共同構成小學英語教學結構。小學英語老師可以通過英語作業來幫助小學生鞏固新學習的知識,幫助小學生學習和運用單詞、句子,同時也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鍛煉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給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注重學生整體發展。目前,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一些小學英語教師布置的作業僅僅停留在強化課堂教學效果表面,如聽力跟讀、朗讀課文、聽寫單詞、抄寫句子、仿寫作文等,嚴重缺少創意,要求小學生機械化地寫單詞、句子,作業評價也只是重視單詞的正確性與單詞書寫的美觀性,常常忽略了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就造成了小學英語作業形式的單一,而使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學生,就會出現學生“吃不了”和“吃不到”的現象。另外,一些小學英語教師以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有一些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只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這種毫無樂趣的作業形式只會扼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家庭條件的不同、家長素質的差異,使得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條件有限,一些小學生聽讀作業無人監督、無法檢查,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對待英語作業就不夠認真、不夠重視,久而久之會出現一些小學生完不成英語作業的情況。
針對上面存在的問題,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大力進行英語作業形式的創新,在設計形式上追求多樣化、在內容上追求層次化和個性化、在思想上增加對個性化英語作業的重視程度,從而有效激發出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應該以小學生的主動參與、獨立操作、積極探索為主要特征;以體驗生活、啟迪思維、培養綜合語言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目的。
根據新教育理念的教學目標,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例如,讓喜歡美術的小學生根據所學的英語單詞去制作單詞卡片;讓喜歡表演的小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導英文話劇,在平時練習口語時與表演相結合;讓喜歡音樂的小學生根據所學的英語單詞結合相關歌曲進行簡單的套用,利用音樂的特長提高自身學習英語的能力。這樣一來,就讓英語知識融入了小學生的生活中,做到興趣與學習兩不誤,容易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
交流性英語作業的設計要遵循信息傳遞的原則,小學英語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小學生用英語獲取或者傳遞信息。教師可以把小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表演課本上的情境,在表演中加強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發揮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層次性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種情況進行作業設計,既能讓學困生參與進來,又能讓優等生免受“饑餓”的痛苦。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將作業設計成A、B、C 三個類別,A 類型的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提高,C 類型的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B 類型的作業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作業類別。例如,在學習了“my family”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三種類型的作業,A 類型作業是小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設計一張全家福,并介紹照片內容;B 類型作業是小學生可以自由組合表演短劇;C 類型作業是小學生能看著課本讀出課本內容,并選擇部分內容表演對話。教師要讓小學生自己選擇要完成的作業,不能規定學生該做哪一個類型。
教師應從單向評價向多向評價轉變,不再擔任評價的主體,使小學生、家長都參與進來,通過生生評價、家長互評,做到“以生為本”。
作業分層布置,評價分層進行。只要學生完成相應層次的作業,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小學英語教師評價時要盡量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增加學生優質完成作業的信心。
讓學生評價自己的作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我檢查錯誤的能力。在自評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以保證自評的有效性。事實證明,大多數學生的評價與作業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給出的評價與真實的作業情況相比較,從而調節自己的教學行為。
小學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個性化英語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有利于調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提高所有學生的英語水平。小學英語教師只有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形式,才能真正地把小學生從學習英語的困境中解救出來,讓他們主動地、優質地完成作業,通過作業來達到小學英語教學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