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第一小學,河北 保定 074200)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十分薄弱,學習難度很大。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和數學有著一定關系,為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只有通過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豐富數學教學活動,增添其趣味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方面,在布置教室的過程中,需要富于生活氣息,以往將幾幅標語、口號和名人名言掛在墻上的方式,雖然看起來很整齊,但是會顯得過于單調,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極為不利。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出濃郁的生活化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另一方面,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能采用軍事化的教學管理手段,否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積極動腦,在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勁頭十足,學習效率也很高。
新課程理念下強調: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主要是為了服務于生活,應用于生活[1]。因此在每次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都要指導學生用掌握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和運用數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社會能力和預算能力,鞏固學習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生活中微波爐、方形金魚缸、紙板水果箱等實物的表面積和容積。學生在完成“百分數”學習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家庭消費情況,并填寫好記錄表。讓學生將自己家一個月以來的日常消費數據收集起來,并分析家庭的食品支出、其他支出與總支出的關系,并將各類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百分比計算出來。這樣不僅與學生實際十分貼近,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在教學活動中再現生活。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認識現實社會,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例子。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會促使學生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中,增強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比例”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教學導入,進行如下設計,同學們知道我們的身體上有很多有趣的比例嗎?如握緊拳頭,其外圍與腳底長度的比例約為1:1;我們的腳底長遇身高比例約為1:7 等,了解這些有趣的比例,對我們的生活幫助很大。如我們在買襪子時,只需要將一雙襪子在拳頭上繞一圈,就能夠知道襪子是否合腳;刑警在現場勘查過程中,只需要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腳印,就可以估算出其身高等。這些都是我們身上有趣的比例,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教師通過采用這種教學導入方式,既十分貼近學生生活,還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的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中。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也要盡量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數學學習中,能夠感受到快樂。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需要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性思維[2]。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加強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因為學生思維屬于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有著隱匿性特點。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讓教學過程更加有趣,富有生活氣息。
例如:在“混合運算”授課中,教師要讓學生分別扮演超市營業員、顧客等角色。學生扮演的顧客走進超市,買幾種喜歡吃的零食,計算需要花費多少錢。此時,教師要用視頻將超市的食品與價格展示出來。學生在參與到這一教學活動中后,會變得十分活躍。有的學生說我買3 塊德芙巧克力,每塊5 元,總共15 元;有的學生說我買1 杯珍珠奶茶和一塊漢堡包,一共8 元。然后教師讓扮演營業員的學生進行核對,并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說出各自最終計算結果。最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這樣一來,學習過程的生活氣息十足。
總之,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時,要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探索,勇于思考。此外,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讓教學內容及方式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學習,提高學習效率。